1)第280章 1905和谈(六)_未曾设想的道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救灾行动的内容推演逐渐进入困惑阶段,德国参谋总部的参谋发现,里面有好多东西根本解释不了。

  譬如,报道中,描述了大周部队持续对农村进行食物输出。光是在大冬天完成这样的行动,就让德国参谋总部感到困惑。

  总参谋部里面有参加过普法战争的军人,老头子困惑的提出的疑问,“按照一个月两次以上的频率,我们能把法国占领区内各家各户的房顶都搜刮走。大周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年轻军人没有战争经验,被老头子的话弄得一脸愕然。虽然话听着搞笑,但是年轻军人不能理解老头子们所指的是什么。

  施里芬上将却非常清楚老将军在说什么。大周军的行动密度的确令施里芬上将困惑,一个月中两次深入乡村送粮,意味着一个月可以两次进入乡村征粮与掠夺。以欧洲的经验,这足以掠夺到支撑前线消耗的物资。如果对手是法国农村,大概还能为德国本土提供物资。陈韶是怎么做到的?还是说,陈韶组织起了强大的参谋部?

  困惑不止这点。大周军队的服从度是另外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为何大周军肯如此乖顺的服从陈韶下达的救灾命令。以欧洲各国现有的军队组织模式,绝不可能实现这样程度的救灾。这不是靠军官怒骂就能完成的工作。依照合理性推断,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正在德国总参谋部讨论是否派军官到朝鲜亲眼看看救灾,勤务兵送来了报纸。年轻参谋赶紧接过报纸,开始搜索本日连载。

  老将军们也看过来。就见年轻军人们有些愕然。很快,年轻参谋说道:“没有今日连载。”

  这下,老将军们也愕然了。

  ‘朝鲜救灾纪实’断更第一天,市面上只有惊愕。对此上瘾的读者纷纷猜测,或许是海上运输出了问题,导致书稿延迟抵达。三天后,读者们就急了。很快,读者投书在泰晤士报的收发室内堆了起来。

  一个星期后,不少读者干脆堵在泰晤士报门口,请求泰晤士报继续连载‘朝鲜救灾纪实’。

  泰晤士报总编站在二楼窗户口看下去,前来请愿的读者有几百人,看上去很有压迫力。走回位置上,总编很是遗憾的点起一支烟。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想把朝鲜救灾纪实连载下去。但是英国文化大臣亲自打电话过来,转达了首相要求中断连载的态度。

  而总编也接连受到不少邀请。邀请人中固然有对此事十分好奇的人,更多的却是表示反对连载的人。相当一部分反对者甚至能称上颇有地位。

  反对者的观点总结起来,大概包括但不限于,‘不能为大周宣传’,‘危言耸听,恐吓国人’,‘大周这是为了政治宣传做出的姿态,毫无意义’,‘你们泰晤士报是想嘲讽大英帝国在爱尔兰那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么?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