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9章 1905和谈(五)_未曾设想的道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05年1月。元旦过后,西方的冬季节日就过完了。伦敦的市民们被两件事吸引,第一件乃是丘吉尔议员被保守党开除,转而被自由党招募。

  第二件事就是在《泰晤士报》上报道的‘朝鲜救灾纪实’的连载。记者索罗的文笔相当不错,描述的又是被称为隐世之国的朝鲜,以及大周的蒙古将军陈韶。

  索罗记者跟在陈韶身边,通过一个个亲眼所见的真事向读者们讲述在这个朝鲜冬季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此模式完全戳中了英国读者的兴趣点。不仅是英国,欧洲各国报纸都在连载这份报道。一时间,遥远东方的一个省吸引了巨大的注意力。

  索罗记者用心的观察着发生的事情。大周军队的救灾可谓努力,光是军队救灾这件事本身已经是欧洲从未见过的。

  军队在欧洲承担的就是镇压任务。如果是欧洲国家出现灾情,军队出现的时候,绝不是去救灾。而是去镇压灾区饥民**。光是这点,索罗就明白自己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价值。

  另一大价值则是大周在救灾上的安排。暂编48军不仅自己救灾,同时收拢朝鲜两大力量,旧朝鲜军队和朝鲜造反的东学党。把这两股力量编成新的部队,加入了大周军。

  身为英国人,索罗甚至不用故意采取什么恶意,就可以用戏谑的文字把这种做法的本意描述清楚。英国所到之处,都是来一帮,打另外一伙。

  譬如在阿萨姆地区和僧伽罗狮子国,英国殖民当局就组建印度军队和泰米尔人进入当地,成为镇压当地势力的力量。

  大周收拢旧朝鲜军队,自然是不想让这些军人变成盗匪。收拢造反的东学党,则是在新军中扶植起对抗旧朝鲜军队的力量。不让旧朝鲜军队在新组建的部队里面一家独大。

  以这样实用性的描述角度,索罗看自己的报道就不禁喜欢,忍不住给自己加分。

  与索罗想的一样。报道通过横跨整个亚洲大陆的电报线传到欧洲,实实在在的引发了欧洲一等列强的兴趣。

  各国大使馆虽然也能收集情报,却没办法如索罗这样用一线视角报道大周救灾。其中的许多细节是欧洲列强想都想不到的。那是只有东方才会采取的手段。

  看到大周靠不到30万的军队就完成了朝鲜南部的粮食分发,救济了千万级别的灾民。欧洲列强们并没有感受到赞叹。很自然的,欧洲报纸上开始对大周救灾进行了各种批评。

  这些批评并没有联合,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股风气。以至于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施里芬上将看完报纸,都有些不屑的把报纸扔到一边。

  虽然对报纸的立场很不满意,施里芬上将依旧在德国总参谋部内阻止了研讨会。分析大周此次救灾所展现出来的军事组织能力。

  “阁下,用25万左右的部队控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