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五章 参观铁路(上)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奇观误国”——在程刚穿越之前总喜欢完的策略游戏《文明》系列中,就有这么一个梗,主要是指过于宏伟的奇观建造,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以及时间,耽误国家的发展。

  一条不过二十公里的小铁路,放在21世纪是妥妥的落后产能,即便是用来旅游观光也得看当地的自然条件能不能吸引来游客,否则亏损是必然的结果。

  而若是放在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公路建设还未铺开,汽车运输尚不普及,那么小铁路就具有相当的生命力,而且经历数次五年计划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也足以支撑地方建设这些“奇观”。

  至于再往前三十多年,一个国家的铁路里程基本可以完全等同于其综合国力,可以说眼下对于铁路的需求,其实要比后世任何一个年代都要旺盛。

  如果不考虑其他代价和后果的话,无论哪个执政者都希望铁路能够越多越好,但成本却始终是悬在所有规划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国内铁路发展的滞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成本过于高昂。

  这里一部分是基建成本,毕竟除了勘探设计外,修建铁路的最为重要的几个环节,就是地基、桥隧、路基、铺轨等工程项目。

  而在缺乏机械的当下,若想要完成这些工作,动用上万、数万乃至数十万劳力,都是稀疏平常的事情。

  但最关键的成本还是在于原材料,毕竟民国时期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几乎涉及到所有环节的原料,大部分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漂洋过海下来成本至少也得翻个倍,更不用说列强潜在的利益剥削了。

  所以一方面是需求,一方面是现实,如果把握好这其间的分寸,就成了所有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对于程刚而言自然也是如此。

  记住网址kanshu.vip

  不过程刚的有利条件还是不少的,首先红军强大的动员能力就为整个项目节省了大量成本。

  虽然群众们并不怎么清楚铁路的意义,但在基层组织的动员下,他们还是纷纷踊跃参加劳动,肩挑手扛地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基建工作。

  同时,在战争的间隙,几乎所有驻守在此的红军指战员,也都先后投入到了建设当中,作为劳动能力和学历能力相对更强的青壮年,他们发挥的作用应该说比地方群众还要更大一些。

  于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程刚顺道也从各个部队挑选了一批人员组建了铁道部队,用来负责更为复杂的工程项目。

  虽然大家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工程建设的认识还相当粗浅,但在完全的军事化管理下,又推行了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大半年下来战士们干得也算是有模有样。

  当然了,更大的优势主要还是程刚自己,即便不算他先前投入到钢铁厂的物质和知识支援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