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7章 再吞夫余沃沮挹篓_混在三国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大汉百姓有血缘亲戚,鲜卑人亦是‘汉人’,五部也想跟大汉攀上血缘亲戚,便主动汉化,五六年时间过去,在大汉出兵之前,五部之中就已经有了许多汉文化的气息,如今吞并五部,汉化五部遗民其实并不太困难,预计有个十年左右时间就能够初步达成。

  汉化蛮人,终究要有一部分汉人参与带动,为百年大计,将五部也汉化成为汉人固有疆域,刘宇便从河套、幽州、并州、辽东、松原郡、吉林郡等地迁移了大约五万户汉人到五部定居。

  五部所在都是极其苦寒之地,正常情况下,哪怕朝廷开出再优惠的条件,百姓也是绝对不愿意的。

  但秦汉时代,皇权深入人心,只要皇帝不是直接要百姓的命,百姓还是不敢不听皇帝的圣旨。

  秦始皇时期,三十万秦军与部分秦人常驻九原、代郡等北疆,五十万秦军与部分秦人常驻交州岭南一带。汉武帝时期,亦常迁百姓与蛮人杂居,汉化蛮人,这些又有几个是愿意的,终究百姓还是听从了皇帝的号令。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百姓的抵触心理,事实上,刘宇不仅开出了每户赠予至少百亩土地,免费发放房舍、耕牛、农具,而且承诺免税十年的条件,可谓优厚。

  不管被挑中的百姓是否愿意,他们不敢反抗皇帝的圣旨,终究还是启程向北,踏上么未知的路途。

  坚昆、丁零、夫余、沃沮、挹篓等五部还好一些,就是比较寒冷。

  真正令刘宇为难的还是雪域高原。

  如今逻些郡城已经诸部修建起来了,虽然雪域高原人烟稀少,被汉军攻击过一轮之后,蛮人也不过剩下二十来万,但想要真正统治雪域高原,汉化雪域高原,一样也需要部分汉人的杂居参与。

  而雪域高原最大的问题,除了寒冷,还有高原反应等一系列问题,一旦强行迁移百姓,百姓一开始压抑反抗情绪,不敢有违皇命,可一旦真到了雪域高原之上,且遭遇高原反应,那么百姓疑神疑鬼之后,隐忍不住暴乱的可能性就很大。

  总而言之,直接迁移汉人百姓到雪域高原上定居真不太可能。

  思来想去,刘宇决定另行一招。

  那就是改每年流放犯人来充斥雪域高原上的汉人人口。

  大汉如今又有了五千万左右人口,而红薯、马铃薯的大规模种植,往后二十年,每一年大汉还会再增加几百万人口,预计二十年后,大汉人口总数就将破亿。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犯罪,加上政治方面的。

  大汉每一年审判的犯人数量都不小,其中不乏罪孽深重者,除少部分必杀之罪,其余重犯全部流放雪域高原。本就犯有重罪,就算流放途中死了一些,只要大部分能到逻些郡定居下来就是好的。

  相信几十年之内,雪域高原上的汉人人口就能达到几十万,超过蛮人。

  到了神武十五年的时候,再看大汉的疆域图,东与南皆至大海,西南至云南之地到喜马拉雅山脉一线,西至大宛与巴尔喀什湖一线,北至贝加尔湖与极北雪林。

  整个大汉以关中长安为中心,到最西边疆七千多里,到最难边疆四千多里,到最东的乐浪、带方两郡四千多里,到最北五千多里。整个大汉疆域图几乎成一个‘圆形’,整个‘丰满’了起来。

  到了这般地步,刘宇其实已经没有了多少继续扩张的**,他只等诸葛亮交州与益州之南的区域之后,发兵‘摘取’,把那片区域也纳入大汉固有疆域,至于再对其他地方用兵,刘宇也不会再以占领为主,而只是打出大汉的威风,试一试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霸气。

  ……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