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公孙鞅的理想_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嬴渠梁感到很有必要同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见上一面:

  “景监,明日,你就带着那个年轻人,叫梁元对吧,对,叫他来见我,我相信,这个年轻人不一般啊。”

  “诺。”

  景监回到府上,正好看到梁元和梁二现在门口避雨。

  “你们怎么在这里?”

  “大人,这次如何?”

  梁元没有回答景监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明日,你和我去见国君。”

  梁元立刻笑了:“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的。”

  “我不明白,你与国君差不多大的年纪,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说法。”

  “哈哈哈,大人,这个不可说不可说。”

  随后,景监三人一同进了府中。

  梁元也不是不说,实在没法告诉告诉景监啊。

  因为那是他在书中看到商鞅反驳甘龙说的话。

  他只是算了算时间,这个时候,朝中的守旧派一定在反驳秦孝公变法强国的心思。

  秦孝公肯定正在为此头疼,所以梁元才告诉景监那段话的。

  为的便是为秦孝公找到一条反击守旧派的理论,让秦孝公减压,迅速赢得他的好感。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不知道此时还不是商鞅的公孙鞅现在在做什么?

  有人笑就有人哭,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对于卫国公子公孙鞅来说,这段时间却是个倒霉透顶的坏日子。

  原本各方面都很优异的他,却因为在卫国找不到伯乐,变得十分难受。

  尽管现在还没有开启科举制度,公孙鞅虽然也不等同于后世金榜无名的落第秀才。

  但,此时此刻公孙鞅的苦闷心情。

  丝毫不亚于后世那些学富五车十年寒窗,身怀报国大志,到头来却金榜无缘的失意书生。

  而这一切,却并不是因为他公孙鞅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的出身。

  公孙鞅虽是卫国国君的儿子,尽管他才能出众,甚至可以说是出类拔萃。

  但可惜在那个注重门第讲究长幼嫡庶的时代,他身上的这些长项却丝毫无助于处于竞争涡流之中的他入围。

  只因为他不是卫国国君嫡子。

  别看同样都是卫国国君的亲生儿子,但是却存在着天壤之别。

  君后生的儿子是嫡子,拥有天然绝对的君位继承特权。

  而其他嫔妃生的儿子只能被称为庶子。

  与嫡子虽说是名义上的亲兄弟,但却没有嫡子所拥有的王位继承权。

  中国古代从周开始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就是说,只有国君的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国君大统。

  庶子就算比嫡长子早出生几年,再有满腹经纶,也是无缘君位的。

  很不幸,公孙鞅正属于这样的尴尬情况,只是一个庶子。

  庶子也罢了,偏偏公孙鞅还生在充满猜忌防范的卫国。

  由此,他更是找不到施展抱负的舞台。

  做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但是,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胜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