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三章 立威三件事_冠绝新汉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尚书台,以尚书令为首,尚书仆射辅佐之。笔、趣、阁www。biquge。info

  秦汉之时,尚书台为九卿之一的少府所统领,不过一下属机构,主管收发和保管文书,最初只有六七个人。

  汉武帝之后,尚书台的地位日益提升,到了东汉时期,形成了六曹尚书,与尚书令、尚书仆射合称“八座”。

  八座之下,哈有尚书侍郎三十多人、令史二十人左右。

  尚书台自崛起之后,权柄时而大,时而小,东汉之后,三国时期,南北三国都受世家九卿的影响,不得不另寻他法,往往一国有招,他国立刻效仿。

  于是,将尚书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就成为了其中的一环。

  随着尚书台的职能扩大,慢慢变成了政务中心,其中的政务人员,也是不断增多,增加了职位和人数,因而实力膨胀迅速。

  不过,尚书台亦有分割,如那中书省、门下省,就算是从尚书台中分权出去。

  这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官制的迭代变化,是九卿权柄朝着诸曹尚书转变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尚书台除了权柄的提升和扩张、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之外,还伴随着内部职权和结构的调整和逐步完善。

  可以说,掌握了尚书台,对整个王朝的控制,就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地步,近似于丞相了,东汉之时,那尚书令更是在朝会时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一样专席而坐,号为“三独座”,可见一斑。

  如今,这尚书令亦有三品之格,秩千石,冠进贤两梁纳言帻,五时朝服,佩水苍玉,铜印墨绶,而位在端右,策命受拜。

  从规格上,这个过去少府下属机构的长官,其地位已经与九卿相当,品阶相同,而论站位和实际的权柄,在三国后期就已经是事实上的最高政务官了。

  不过,新汉的尚书令往往还有掣肘,这就是为了在尚书台权柄扩大的同时,出现尚书令专权,所以在尚书令的上面,往往设有一位录尚书事的位子。

  这个录尚书事,严格来说,其实不是尚书台的官职,是给予尚书台之外的官员,代表皇帝总领尚书台事物的权利,属于一种兼职,往往由外人兼任。

  如今的录尚书事,自然就是那位权倾朝野的广汉王刘出了,有这么一个太上长官,尚书令的日子也可想而知,可即便如此,这依旧是一个让人眼热的职位,权柄受到的限制,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大体上依旧是权柄通天的,若是根基稳固了,就连那位录尚书事的广汉王,也要顾忌几分,毕竟那位王爷还要抓兵权,无法全心全意的经营尚书台。

  “所以,自东海王始,尚书令都有变化,几乎无有定人,乃至还有空悬之时,如今我为尚书令,当先避广汉王之锋芒,顺其之意,先稳固己位,待得尚书台上下同心,皆知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