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3 于谦封侯 (二合一)_我成了大明勋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杨卿家,昌平侯识破鞑虏奸计,坚守宣府闭门不开。后在京师守卫战中,紧急奉诏调集山西精兵两万驰援京师,一路追杀余寇至霸州,可谓是劳苦功高。”

  朱祁玉面对杨鸿泽的质疑,并没有用皇权压下去,反倒是耐心解释了晋爵的原因。

  只是看到景泰帝朱祁玉这般作派,沉忆辰暗暗摇了摇头。他与杨鸿泽可以说是死对头了,深深知道对方的脾气秉性,这家伙就是个认死理的“腐儒”。

  解释是没用的,大概率你还说不过他,并且陷入唇齿之争后,会极大的削弱皇帝权威。

  历史上朱祁玉过于亲和的性格,并没有为他赢得朝臣尊重,反倒是遭受到诸多鄙夷。特别是在改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居然想着用贿赂朝中大臣的手段,这骚操作着实是让人大开眼界。

  人善被人欺,对于皇帝而言同样如此。

  果然面对朱祁玉的解释,杨鸿泽丝毫不买账的硬顶道:“昌平伯是驰援京师,可是当他赶到的时候,鞑虏早已退兵。所谓的追杀余寇,战功仅仅擒获四十八人,斩首四百八十级。”

  “如果此功能晋为侯爵,那武清候就应该称之为武清公了!”

  杨鸿泽不单单是攻击了杨洪,顺带还把石亨给牵扯了进来,摆明话中有话。

  当这段话出来,就不仅仅是杨洪脸色难看,景泰帝朱祁玉都有些下不了台。他毕竟登记才几个月,论功行赏这种大朝会更是第一次召开,结果万万没想到朝臣会有人这么不给面子。

  只能说朱祁玉面对皇兄回京的压力,属实是有些操之过急,期望靠着施恩笼络人心。杨洪在宣府拒绝了朱祁镇的叫门,必然没有办法站队在太上皇那边,加之掌控了九边重镇的军权,确实是最好拉拢的对象。

  但很可惜,杨洪之子的黑点抹不掉,他战功又远不如石亨。平常时期朝臣可能也就默认了,现在拥护太上皇回京的势力越来越庞大,自然就会滋生事端。

  “杨少卿言之有理,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土木堡马营守将杨俊弃城潜逃之事,岂能当做没有发生?”

  此时一名翰林官站了出来,他跟杨鸿泽是同窗同年,现如今朝廷势力格局大变,文官已然占据着绝对上风,不用再惯着边关武将。

  土木堡之败的责任,该清算就清算。

  “没错,杨将军封伯已然是皇恩浩荡,封侯实属德不配位!”

  “陛下,还请三思。”

  “陛下慎重!”

  面对群臣反对,特别还说出“德不配位”这样的话语,杨洪一张老脸通红。而景泰帝朱祁玉同样呆呆坐在龙椅上,没有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朱祁玉这“无助”的表现,被殿内杨善等人看在眼中,脸上流露出一种嘲弄笑容。

  “救时之君”不过如此,看来远远达不到掌控朝堂的地步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