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8 开宗立派(二合一)_我成了大明勋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经世致用”四字,乃后世儒学家王夫人、黄宗羲等人,把事功学给进一步发展后的成果。

  更为突出表达了,学问必须得有益于国事,得治国安民务实。而不是如同一些理学家那般不切实际,整天就想着追求所谓的仁义道德,最终空谈误国!

  算起来古代先圣的孔孟学说,传承到大明正统朝,已有两千年之久。

  其实认真来讲,儒家思想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相反放在两千年前,是极其先进的哲学思维。甚至就算是放在两千年后,也依然有许多可取之处,绽放出属于先圣的思想光芒!

  但问题就出在后世统治者或者野心家,掌控了儒家学说的注释权,甚至把它尊崇到不可更改的“圣经”地步,引以为治国学术,这就出现很大的问题了。

  任何思想都不能一成不变,哪怕当时再怎么先进,都抵挡不住岁月跟时代的变化。

  《晏子使楚》里面有一句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区区几百公里的地域差别,都能产生截然相反的两个结果。千年悠悠岁月跟时光,如何能保证它能适用每一个朝代,每一片土地?

  沈忆宸本来没想介入到儒家学派之争中,原因无他,纯粹是能力跟时间不够。

  想要提出属于自己的学术主张,就需要极其扎实的学识功底。无论是理学也好、心学也罢,甚至就连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都不能有明显短板。

  不然凭什么能在辩经上击败“敌人”,让世人相信你的学术主张?

  科举考试沈忆宸能取得辉煌成就,是因为那属于纯粹的应试教育,说更露骨点,就看谁死记硬背的能力强。

  而提出学术主张,是需要创新思维的,没有几十年的钻研积累,很难完善自己的学说,将漏洞百出。

  沈忆宸目前一个区区从六品翰林修撰,距离大明权利中心还有着十万八千里。就算后续一切顺利无比,位极人臣执掌天下大权,他要面对的紧迫事情更多。

  北方蒙古的威胁,南方土司的分裂,卫所制度的腐朽,大明土地的兼并……

  种种迫在眉睫的危机,都要远超学术之争。近忧都搞不定,哪还有精力去管什么远虑?

  但是如今当机会摆在沈忆宸的面前,时势造英雄!

  他不想在西方大陆已经“文艺复兴”、“科技革命”的前提下,华夏土地上还在强调着什么“存天理、灭人欲”这套。最终抱着腐朽的程朱理学,被人用先进科技给打的满地找牙。

  就算自己最终无力从思想上改变什么,但终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能给予世人一点启发也好!

  沈忆宸感受着四周那些疑惑目光,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为自己“经世致用,辩证求是”观念,进行讲学阐述。

  “事必本夫心,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矣!”

  “法必本于人,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