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1章 道衍高论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来仔细琢磨,真就是这么回事。”

  常歌道:“可是京畿禁军掌握在胡惟庸手里.......”

  道衍和尚笑道:“常大使怎么糊涂了?京畿禁军的将领们的确是胡惟庸的党羽。可徐达、冯胜、汤和那些老将还在应天城里呢!兵权是谁给的?是圣上给的!真到了胡惟庸谋反的那一天,圣上一道旨意,剥夺胡党兵权,让徐达那些人接管禁军就是了!徐达如果连区区两卫禁军都镇不住,那他就不配做大明的魏国公了!长兴距应天不过三百里,圣上还可以让燕王殿下带浙兵入京协防。我猜测胡惟庸应该暗地里还训练了一批死士,数量应该不是很多,至多数千。难道燕王殿下率数万浙兵入京,还对付不了区区数千死士么?一句话,胡惟庸真要造反根本掀不起多大的浪来!”常歌问道:“道衍师傅,除了兵马,胡惟庸有上万大小文官做党羽啊!”

  道衍“扑哧”笑出了声:“上万大小文官算得了什么?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是个人就想做官!我猜测圣上会大开杀戒,将大大小小的胡党一体擒杀!随后大换血,任用新人取代旧人。我有时候感觉胡惟庸很可悲。他就像是一只养在瓮中的老鳖。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圣上早已计算好让他去走的!他自己还浑然不知,自认为自己真有做皇帝的机会!”

  常歌用一种既钦佩又害怕的目光看着道衍和尚。钦佩是因为道衍和尚解开了他这几年一直存在的疑问。害怕是因为眼前这个大和尚的见识绝不亚于李善长、刘伯温!常歌替洪武帝干了十几年的秘密差事,养成了后世所谓的职业病——看谁都觉得要造反。他心中暗道:有朝一日眼前这个大和尚若要造反,恐怕

  常歌试探着问:“以道衍师傅您的才学、见识,出家为僧似乎可惜了。若入仕为官,前途定然不可限量啊!”

  道衍和尚摆摆手:“容我猖狂一句——我若想入仕做官,恐怕早就位极人臣。然而我早已参透世俗,名利于我如浮云。一个不重名、不贪利的人为何要入仕呢?不如身着法袍纵情山水无拘无束,做个神仙羡煞的世外之人。”

  常歌举起了茶盅:“此次前来长兴县传旨,能够结识道衍师傅实乃三生有幸。我以茶代酒,敬道衍师傅一杯。”

  道衍和尚却没有领常歌的情。他直接起身伸了个懒腰:“困了。我先回房去睡,就不久陪殿下和常大使了。”

  说完他飘然离去。

  朱棣笑道:“常歌,你别见怪。我这位挚友就是这么个随性之人。”

  常歌感慨道:“燕王殿下,您若能得此人长久襄助,定会成为青史留名的一代贤王啊!”

  第二天一早,常歌起身离开长兴县。这趟长兴之行,解开了他长达数年的困惑。他不再担忧胡惟庸造反。不知怎的,他倒对那位道衍和尚生出了几分戒心!那样事事洞若观火、宛若神明的一个人,如果哪天造反了,威胁一定比胡惟庸还要大!

  不久常歌就劝慰自己:常歌啊常歌,你想多了!一个和尚而已,无职又无权,怎么可能造反呢?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