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 韬光养晦(2)_靖难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韬光养晦(2)

  由古到今,商人从来都是处在四民之末,虽然没有一个王朝一个皇帝明确说过商人地位低下。

  但事实上,自从朱元璋制定了重农的国本之后,国家政策向农业倾斜,商人的地位便自然而然地沦落到下等,连丝绸的衣服都不能穿。

  辽东这些年来大力扶植工商业,商人们对社会贡献大,钱赚得多了,但社会地位却依然如故,大家只能偷偷摸摸享受享受,谁也不敢大张旗鼓。

  以往私塾设立分对官与对民两种,商人的孩子得聚到一起读书,不能与士绅同读。这种深深触动人内心的自卑感,多少商贾发誓一定要让自己孩子读书进考,光宗耀祖。

  现在商人们的孩子已经不再去私塾读书,不如进辽东学堂。

  辽东学堂已经成为四民平等的试验田,确切地说是农工商三民。

  一开始士绅的孩子从不入学堂读书,称之为有辱斯文,后来辽王幕府的各级官员纷纷把孩子送入学堂,一些下级官员才上行下效,但儒士们固有的思想仍然无法接受辽东学堂的思想。

  因为辽东学堂所教不仅是儒学,其他法墨僧道皆有涉猎,天文地理无所不包。

  对于学堂朱植下了极大的心血,每年从王庄收入抽取三千两补贴,由王正妃郭秀亲自过问学堂之事。如今学堂已经成为了新学传播的基地。

  虽然腐儒们时常会对学堂进行攻击,但朱植以其在辽东的影响力尽力维护它的发展。

  这位敢于贴“大字报”的米胡米先生有些来头,为前宋大书法家大儒米芾之后,只是他的身世极其离奇。

  米家到了元代米家家道中落,作为旁支的他自幼离开中土随父亲赴西域行商,随着蒙古铁骑的兵锋,父亲一直把生意做到了拜占庭一代。到米胡十六岁时父亲去世。

  父亲交待落叶归根,米胡便变卖了家中产业携父亲地灵柩东归,谁知道半途遭遇劫匪,被掳为奴隶,一直卖到佛罗伦萨为奴。

  在佛罗伦萨,米胡恰好成为乔托家的仆人。由于聪明好学,不出几年米胡便精通拉丁语、高卢语、不列颠等几种语言,遍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学术作品。

  很快他便脱了奴籍。开始撰书向西方介绍中国古老的历史和儒学。到三十五岁的时候,米胡已经成为了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津贴学者。

  由于师从乔托,加上学贯中西的经历,自小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让米胡善于接受文艺复兴地学术思想,逐渐站在了罗马教廷的对面,虽然得到佛罗伦萨市民政府的百般维护,但日子也逐渐难混。

  两年之前。高卢胡格诺派欲派修道士前往神秘的东方传教,派人与米胡接洽,以为他一个东方人必然知道东归的行程。

  谁知道,米胡离开中土的时候不过十岁哪里还记得这路。但这事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