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三章 刺_辽东钉子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多。唯独喜欢做官的人不少。江南又是文风鼎盛之地,落魄的秀才童生一大堆,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一窝蜂涌进来。”

  张恪顿时挺直了身体,格外感兴趣,他深信一点,只要用对了人,才是办大事的第一要义。

  他没法长时间留在江南,因此东南必须用绝对心腹,还要胆大心细,能够独当一面。因此陆军给了智勇双全,又绝对忠心耿耿的吴伯岩。水师方面则是给了骄傲不逊,本事出众的明汝新。至于姐夫邓文通更是金融奇才,又有行政经验,这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别管朝廷施展什么手段,都别想把市舶司夺走。

  上面的人安排好了,下面就要招揽足够的办事人员,把所有机构充实起来。

  “姐夫,人才招募重中之重,我赖在江南,迟迟不走,就是想等着招募完成。江南书生虽多,可是一肚子四书五经的腐儒一点用处没有,不光没用,还会坏事,你可要把好关才行!”

  “哈哈哈!永贞,你这是看不起读书人啊,姐夫肚子里也都是四书五经!”

  “你和他们不一样,能看透废两改元,姐夫可是当世大才。”

  “不敢当,不敢当啊!”邓文通脸色严sù,笑道:“江南书生虽然多,也有不少腐儒,可是实干人才更多,只是以往没有发掘而已!”

  邓文通当即把这段日子观察结果向张恪说起来。

  江南文风鼎盛,不说家家读书,差不多一半的家庭都会让孩子念书识字。有几十万,上百万的读书人,可是朝廷会试三年才一次,录取不过三四百人,可谓是九牛一毛。

  不说进士,就连普通的举人,甚至秀才,都是千中选一,万中选一,有人从十几岁,考到孙子都十几岁,也未必靠的是秀才。

  除了一些死心眼的,家庭条件优渥,会一直考下去。大多数人都会给自己留条后路,最常见的就是去私塾教书。

  除此之外,读书人还有学习记账算数,诉讼文书,天文历法,官府公文等等,做账房先生,代理诉讼,帮着选黄道吉日,主持婚丧嫁娶,还有人侥幸考入官府,成为六房小吏。

  还有更为牛叉的,人家不屑于八股取士,满腹经纶,一肚子主意,给官员充当幕僚文胆,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其中佼佼者就是绍兴师爷,那可是名震天下!

  后世总是批判八股文,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八个对偶句吗,就算到了后世高考国考,文章依旧是八股的路数,无他,阅卷容易耳!要不然你写四句诗,别人写八百字文章,怎么平定高低啊?

  在张恪看来,八股取士最大的问题就是录取太少了,白白让大量人才流失,而且写好一篇八股文需要想当高的能力,往往会忽视其他才能,结果就可能录取一堆高分低能的家伙!

  这次江南考试征才,张恪给了指导思想,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