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5章 开先河的招聘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的招聘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在未来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贡献属于他们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农民朋友发家致富。”

  不光是《人M日报》,国内的其他媒体在看到韩屯在国家电视台登出的招聘广告和那些好到令人发指的招聘条件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蹭这波热度。

  辽省电视台这个本省电视台更是在第一时间播报了这条新闻,还有省内的金州电视台、东丹电视台,国内的各个省级电视台也陆续跟进。

  纸媒方面就更夸张了,国内各大重量级报纸、杂志纷纷报道此事,无数的采访邀约纷至沓来,让平县县政|府和村委会应接不暇。

  不过这样宣传的好机会他们肯定不会放过,干脆把记者们都约在一个时间,统一进行采访,两全其美。

  而何平这个始作俑者,最近也算是作茧自缚了,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

  即便有几个企业的分流,可每天打到韩屯的电话仍有几百通,全都是应聘的。

  各个企业甚至不得不临时调了几个员工来充当接话员,记录应聘者们的信息,然后由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进行筛选,最后报到何平这里。

  面对着成百上千份手填的简历,何平第一次为了人才太多而感到头疼,每天光是看简历就要耗费他几个小时的时间。

  真是幸福的烦恼。

  这样的烦恼,不是何平独有的。

  韩屯的几个企业负责人也是同样,魏峰、洪旗、郭文兴几人本来每天操心分厂的建设问题已经够头疼的,没想到远在后方的何平居然能捅咕出这么大的事。

  几人私下里没少埋怨何平,不过该干的事也不能不干。

  何平给几人定下了个要求,先紧着管理人才招聘,等新招来的管理人才熟悉的差不多了,就把各个企业的老员工调到新厂去,形成有梯队的管理模式。

  除了应付电话和简历,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是应聘者的食宿安排和面试。

  何平不得不求助县政|府和营城农学院们的老师。

  老丈人很给力,直接把县政|府招待所空下来,全力为这次韩屯的招聘服务。所有来平县的应聘者的食宿全部在县政|府招待所解决,面试也安排在这里,面试官就是营城农学院的老师们和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手忙脚乱,韩屯企业的这次面向全社会的大规模招聘逐渐理清了头绪。

  但现在仍然不是松懈的时候,第一批应聘成功的人已经开始进入韩屯位于平县的几家企业进行实习。

  何平给各家企业下了死命令,这批人必须在三个月内上手企业管理,独当一面,为接下来外地分厂抽调管理人员做好交接准备。

  何平提出的这个要求看似激进,但是是有着他的道理的。这批招聘的人才从25岁到45岁参差不齐,但都有着同一个优点,那就是高学历。他们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度和理解能力比企业里固有的很多工作人员要强很多,这也是何平让他们三个月就独当一面的底气所在。

  就像后世很多连锁餐饮企业的管理模式一样,现阶段的韩屯企业不会给一个员工太多的成长时间,要成长就到战斗中去成长。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