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安全归北_永乐之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高煦和朱能站在旁边,警惕的观察四周。那些朝廷的鹰犬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且王妃身怀六甲,那侧妃虽然替湘王妃自焚,若是朝廷的人马仔细查看,便会发现破绽。

  一日不回燕王府,一日就危险还在,湘王抛开自己的三护卫北上,燕王那里的兵马都被朝廷以戍边之名,调去守关。

  这样一来,成渊和朱高煦还有朱能,只能躲躲藏藏带着湘王北上。

  朝廷估计很快会发现湘王没有死,到时候各地有兵马围捕搜查,通关过路更加难。

  成渊临时改了路线,大多数都是晚上赶路,湘王妃因为身怀六甲,只能有意无意的找地方买些吃的给它补补。

  湘王朱柏是个重情义又刚烈脾气的,走到山西时,他拉住成渊的胳膊道:“成先生,这一路上走来,你是本王和爱妃的救命恩人,这恩情,本王不会忘。到了北平,定回如实告诉四哥。”

  成渊摇头道:“今上疑心太重,受朝臣蛊惑,削蕃之令是必行之事,如今我只认为,王爷该和燕王团结起来,如此才能有一条活路。”

  朱柏眉宇间一片愤怒,此刻听到成渊的话,当下豁然,眼神坚定道:“本王大侄子,实在欺人太甚,本王会和四哥好好的说一说。”

  成渊点头。

  一行人继续北上,终于安全到达北平地界。

  大明帝都,应天。

  就在成渊和湘王朱柏,朱高煦他们北上的途中,来自于荆州府的急报已经从西安门穿过,送到通政司。

  得知自己的王叔不愿意向朝廷认罪,坚决自焚后,朱允炆的心砰砰直跳,他顿时陷入紧张和激动之中。

  他激动的是,自己的王叔竟然用这种方式给自己扣上了逼死皇叔的罪名。

  朱允炆怒了,他激动,也紧张,这天下人会给自己扣上怎样的帽子,岂不是让天下人骂他不仁不义,逼死皇叔。

  湘王自焚的事情,一下子传遍应天府,满朝文武都知道了这件事。

  有不少大臣上书,说各藩王是懿文太子的亲兄弟,是先帝的亲儿子。

  如此削蕃手法,都是这些腐儒的笨办法,只会让大明天下太平的局面,再次起了波澜。

  也有人把先帝朱元璋和汉高祖刘邦搬出来说,说先帝从布衣起家。

  但他却愿意分封藩王,若是分封藩王有盖无益处,先帝绝对不会做。

  既然先帝做了,那就说明这件事先帝做的很对,先帝相比于一群只知道夸夸其谈,乱出点子的腐儒文人,绝对是胜出的。

  皇权终究要归于皇室,如果皇室之间互相残杀,只会给外臣留下可乘之机。

  况且藩王在自己的封地都是奉公守法,毫无过失,如今却逼的湘王,周王,齐王,代王,他们如此,只怕大乱必在眼前。

  这件事朱允炆收到奏疏的当天,就告诉了黄子澄和齐泰,两人随后指责为各藩王求情的大臣武将。

  朱允炆此刻觉得,先帝的儿子没有一个是好办的,个个都在为难他,偏偏他还不能把他们怎么处置。

  燕王那里没有办法,湘王这里闹自焚,朱允炆是个。想当了表子还想立牌坊,要名声和脸面的人。

  可这些叔叔门,没有一个给他这个新帝脸面的,越想心中越是气愤。他随后在乾清宫把几个王叔狠狠骂了一遍。

  方孝孺满口之乎者也,黄子澄又想玩些花花肠子,说是徐增寿在这个节骨眼上跑去北平看朱棣去了。

  黄子澄:“徐都督私自去了北平府,他这明显就是不把朝廷和陛下放在眼里。”

  朱允炆原本还不生气,听到把徐妙锦也带去了,当下将茶杯给摔到地上。

  立刻听从几个心腹的建议和指示,将张昺任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的政令发了出去。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