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 有埋伏_篡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摇了摇头,看起来东三郡百姓要遭罪了。谁让他们支持反叛。叛逆之地刮地三尺也是应有之理。既然选择支持造反,就应该有风险意识。成功就有从龙之功。失败了自然会破家灭门。管不了这么多了,还是找点人将这里收拾收拾是正经。

  “弟兄们,去弄点人来。将这里打扫一下!”敖沧海一声令下,一群杀才们便奔了出去。云家骑兵,从来不干这些粗活。杀人,才是他们的工作。

  左军校尉带着义渠骑兵奔驰在峡谷之中,心里憧憬着即将到来的财富。他甚至在出发前,已经准备好了许多麻袋。准备装那些黄澄澄的铜钱,叛军的地盘上不抢白他娘的不抢。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十五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公元前二百四十一年,楚、赵、韩、卫诸国合纵攻秦,至此败还。

  西汉贾谊的政论名篇《过秦论》写道:“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其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可见其战略影响。

  刚刚下过秋雨,黄河水量充沛。一波波浪涛拍打在岸边,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长达五十公里的峡谷,东头是函谷关,而西头就是潼关。

  左军校尉便带着八千之众,一头扎进了大峡谷之中。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此时的潼关尚未设立。只不过有几座烽火台,做大军预警之用。通常情况下,过了函谷关便再无危险。

  秋日里天高云淡,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天空蔚蓝一片,几多白云飘散其间。凉风习习,此时纵马踏青很是惬意。山林两旁不时有猴儿钻出来,有些调皮的还用石头砸下面的骑兵。

  义渠人作势张弓搭箭,猴儿却一溜烟跑得没影。在山林间七拐八绕,从另外一头又冒了出来。

  “校尉大人,这一次差事不错。听说东三郡富庶,可以好好的大捞一笔。”一个平日里与左军校尉混得不错的哨长笑着说道。

  “托合齐,你这家伙就知道捞好处。云侯最近收了那些人,按照云侯护短的性子。就算拿了这些人家里的,也得吐出来。校尉大人,听说公子成矯的封地就在前边不远。咱们直接去哪里,将公子府端了。既不招云侯的忌讳,又能打捞一笔。”

  左军校尉立刻对这小子刮目相看,不愧是草原上出了名的鬼机灵。抢那些穷得掉底的苦哈哈,能抢几个钱。还不如直接抢一下公子府,只要得手怕是金钱美女多如牛毛。跑这一趟,几年的花销都够用了。

  “耿索图,有你小子的。这一次,你先拿。你拿过了,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