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竞争激烈_锦绣官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毓堂将他们召集在一起,让他们都将卷子写出来,到时候可以送回去给家里看看。

  大部分学生写过的文章都能默写出来,这也是从小学的一种本领,不过也有那自己胡编乱造,最后写完就忘了的。

  比如说李增仁。

  戴敏辉是直接背诵一篇时文,略微改几个字。

  黄知县有令四天以后出告示张贴通过人数,第一场不过的,就参加第二场考试,这算是给落榜生的一个补过机会。

  第二场出了成绩以后,就是第三场面覆。面覆就是面试,有那些歪瓜裂枣,实在太丑,或者瘸腿脸上有疤的那些有碍观瞻的,也是要去掉的。

  这种人其实报名的时候基本就被挡在外面,但也不乏有人可以好好化化妆蒙混过关,毕竟报名时候人多,杂乱,且胥吏们也都贪财很容易收买。

  黄知县自然还是要亲自看过的。

  其实前朝和本朝初期,童子试都是一场定输赢的,县试、府试、道试,全是一场,只不过后来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开始是有人相貌不雅蒙混过关闹出笑话,逼得考官加了面覆。面覆主要是相面,倒是没什么难的,压力也不大,这个对知县和考生都还算轻松。

  再后来学子们抱怨,甚至有因为第一场出一点小事故导致没考好而落榜者,纠结起来闹事,有一次江南某地的考生们闹大发了,将一位考官给打死。

  最后虽然那几名闹事学子被判处斩立决,不过朝廷也给学子们增加了福利,从此后一场变为两场。

  正场以后,加一场补录,也算是造福后来人。

  不过和历史上清代考四五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至少考生们第一场被录取,不需要再参加后面的,考生轻松,阅卷考官也轻松。

  四五场下来,那卷子多了几倍都不知道。

  更何况很多时候朝廷三令五申,只有知县方可阅卷,不能找教官等人代替。

  密水县算是中县,这一次有五六百考生,黄知县要在四天之内看完这么多考生的文章,想想压力就很大。好在这时候县试府试还是很灵活的,基本都是主考官自己掌握,所以他才会只出一篇文章。

  等待的时间最是煎熬,不知道自己这一场过不过,不过的话还要继续考,所以还需要背书背程文。

  尤其经过第一场发现,原来黄知县真的会出曾经出过或者别人模拟的时文题目!!!

  有人懊恼有人偷乐,没把握的诸如李增仁这些人自然赶紧去钻研那些程文,只是大部分人也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钻研也不知道怎么钻研。

  毕竟考完了你知道他从这里面出,可是考之前谁知道考哪一个题目啊。

  这题目没有百万也有十万之多呢。

  李增仁也不再抱着徐乐山选章当宝贝了,赶紧拉着林大秀问东问西的。

  林重阳还怕他对林大秀有意见,以为林大秀没告诉他什么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