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三章 巨盾弩兵的出现_他改变了拜占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布尔坎·斯科莱鲁和奥托的烂事索菲只看了个开头,但显然以后还会有乐子。

  忍痛大出血后,索菲对花钱也没那么排斥,一百万诺米斯玛花得,这些小钱还花不得?

  “臂弓这么短,怎么保证射程?”

  索菲接见了威尼斯人提供的弩弓工匠,看到他们提交的样品,索菲摇头表示不行。

  这种弩机身粗大,而臂弓短还硬。臂弓短,是为了方便单手上弦,硬,是为了保持威力。索菲一手抓弩,一手提弦,不算轻松的就完成了上弦,但射程也比弓短得多,顺风也飞不出七十米。

  虽然弩天生直射,弩矢动能转换差,为了保证威力与距离,重矢近射是常理,但顺风飞不出七十米就他娘的离谱。

  索菲清楚这是在弩的技能点投入还不够。

  欧洲弩的大规模发展在百年以后,特别是在14世纪,各种弩百花齐放,而这时无论东西方火药武器都已初现峥嵘,弩再厉害,也被火药的快速发展淹没。

  “射程...这,加长臂弓,士兵们扣不上箭啊。”威尼斯工匠面面相觑,目前这个形制,已经是威尼斯最好的弩了。

  臂弓越大,扣弦需要的力道就越大。索菲清楚,东方弩的臂弓普遍较大,于是为了适应上弦难的问题,从臂张到蹶张、腰张,发展出了许多上弦方式。而日后,欧洲也会出现杠杆、齿轮等特殊的上弦法。

  “胳膊扣不上,脚不行吗?”索菲指着弩的前方,道:“在这里添加一个铁环,上弦时用脚踩的方式勾弦,这是赛理斯人的上弦方式。”

  有些东西是一点就透的。

  工匠们被赛理斯人的奇特方式震撼,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之后,一致认为这种方式可行。用脚踩上弦,有更大的拉力来拖拽弓弦。

  当然可行,如果蹶张还不行,那这弩的臂弓得牛逼到什么程度。

  “你们也有别的任务,一人带十个学徒,教会学徒如何制作弩片,我可不想开战没几天,弩却先坏了。”索菲还重点提点制弩工匠去收学徒,必须保证弩的后勤。

  弩片就是指臂弓的材料。欧洲弩是硬臂弓,还不太容易坏。而东方弩的臂弓更软,更难以持久,汉唐帝国的长安武库里都贮存大量的弩片,就是因为弩这玩意太难伺候,特别容易坏,常常不靠谱,算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困扰。

  负责六工坊的拉哈米连忙答应,并催促调来新的学徒学习制弩。弩片、弩机、弩矢,六工坊的学徒储备机制让索菲很快就依靠工匠打开了三条制作生产线。

  所需的物资更不缺,索菲有最好的铁料,最廉价的木材,还有更廉价的人力。威尼斯工匠愣是被六工坊的组织结构惊的说不出话,成千上万人聚集在一地以高效率的分工模式,组织生产武器、盔甲与各种铁器,威尼斯从未有过。

  过了几天,新的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