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章:苏浩的管理学 6更求鲜_材料帝国:开局罐头换飞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早晨码到这会儿,头晕脑胀,不能再继续了,今天到此为止。

  ……

  师娘在劈头盖脸一顿狠批,埋怨苏浩出去一个多月连个电话都不给她打。

  当听到苏浩说起海风浪的颠簸时,她又心疼的不行,絮絮叨叨地询问了各种细节,不断叮嘱学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关心完生活细节,她老人家才想起正事:“最近的资金流太大,看得我心里发慌,咱们是不是得想个办法把钱都花出去啊?一个礼拜就有一个亿的现金流涌入,纯利润达到了三千万,真不敢想象储运中心和商贸城这么赚钱。”

  两头赚钱,当然厉害!

  储运中心和商贸城不止提供租赁服务,还提供大宗物资支撑。

  唐风贸易公司在全国撒网设置分公司直接和生产厂家对接,把大宗轻工业产品转运到满洲里,方便倒爷们带货过境交易。

  中间有环节都能创造利润。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倒爷们就变成了中间商,赚到的利润比自己折腾要多不少。

  而唐风贸易公司可以节约人手,不用大肆招人把物资带到分散在各地的城市销售,省去不少麻烦。

  双赢!

  “师娘,有钱就不愁花不掉,接下来我要在京城买地建个研究中心,得花不少钱。就怕挣的不够多,连个像样的研究中心都建不起来。”

  科研才是花钱的大头!

  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成本,只能撞运气,苏浩亲自掌控的环节,才能有重生优势很快拿出成果。

  但,一个人没办法包打天下。

  直接拿出学术成果把其他研究员喂饱,只会让他们对苏浩的依赖感越来越强,逐渐丧失了对研究本身的追求和技能。

  那样做是祸害研究人员和国家利益。

  “真要建啊?那我可得把你的钱看好了,不能再让各分公司大手大脚花钱了!”孟山水知道实验室设备和材料价值惊人,几十亿资金也就勉强打个底,真正要弄的像模像样就得折腾出百亿的投资。

  初期,至少投资十个亿才能让一个单独的实验室勉强运转。

  民科材料研究,随便折腾个地方和一点淘汰设备就行,用不了几个钱。

  专科材料学研究,是一个很系统的课题,需要庞大的设备不断检测实验产品的特性和耐性。

  二者纯粹不是一个概念。

  前者讲究撞大运,碰出点好产品就能吃一辈子,很可能几辈子都撞不到大运。

  后者讲究资料储备,任何实验室出品材料,都要做好系统的测试储备,留作万一可能的需求应用。

  其中绝大部分材料储备在外行人看来,完全是废品。

  正是这种错误的理解,才让国内的科研主官不敢在材料领域投入过多的研究资金,让研究员们勉强糊口,饿不死就行。

  反观那些如日中天的科技巨头们,则极为重视各种材料储备,每研究一款新产品的时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