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徐徐_长安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劳,一股脑都都要起来,而贺若弼却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一则贺若弼人品虽不算特别好,但对于这种贪墨手底下人功劳的事,他还是不会去做的。

  二则一个,贺若弼此次南陈之战,已经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再添上几个功劳,很有可能不是福,而是祸了,他哪里会那么傻?历经两朝的人,哪里不会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有这么一则事,很能说明贺若弼此人善于避让危险的能力。

  当时还是北周时代,那时的皇上是周武帝宇文邕,这周武帝对于太子,那可是很严格的,这很好理解,哪个有点作为的皇帝都希望自己的太子能够有所作为,把江山保住。而这周武帝的太子不是他人,正是小公主的父亲周宣帝宇文赟,那可是一个品行极其不端的人。

  但是太子是一个极其善于伪装的人,所以周武帝一点儿也不知道他的太子是那么得不堪,还以为那是一个才堪大用的太子。然而周武帝不知道太子的情况,百官却是知晓的。

  有一次,上柱国乌丸轨对贺若弼说:“太子品行如此不端,定然不能担当大任。”这贺若弼听后,深表同意,并希望上柱国乌丸轨能够把这些情况告诉周武帝。

  上柱国乌丸轨也是单纯,并不去想这么做的后果,而是找了一个机会,跟周武帝说了太子的种种恶行,末了,还加了一句,“这些事情,臣也跟贺若将军讨论过,他的意见和臣一样。”

  周武帝想了一会,便让人把贺若弼找进宫来。在进宫的时候,贺若弼已经跟宫里的太监打探清楚,他此次进去所谓何事,他便明白,太子的地位已经无可动摇。

  虽然,周武帝看似没有半点表示,但是通过他的举动,却可以看出许多事情来。若是周武帝信了上柱国乌丸轨的话,那现在要么是派人申斥太子一番,抑或是把太子叫到宫里来,当面申斥一番,或许再罚个禁闭太子宫也很有可能的,如此才能水锯木断地把太子赶下去。

  如果只是信了上柱国乌丸轨一半的话,持怀疑的态度,也会把太子叫到宫中,询问一番,然后再下决定。而现在,只是把自己叫过去,连太子都没有叫,意思就很明确了,他相信太子,而不相信上柱国乌丸轨,若是自己跑过去,同上柱国乌丸轨说一样的话,只怕性命难保。这就是贺若弼的识心之术。

  所以,当周武帝问他太子情况的时候,贺若弼答道:“皇太子德行操守一向很好,末将并没有看出有什么问题,不知皇上为何有此一问?”

  果然,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这不能不说,这贺若弼识人心的本事还是很厉害的。当然,品行嘛,也不能说他不好,毕竟当初他确实存在着支持百官换太子的想法,只是没想到,周武帝那么信任太子罢了。

  “自家人何必说两家话,老哥哥这话可说错了。”柳逸推开中堂大门,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钱万有则连忙回礼,“哎呀,你看我这……看来确实是老咯,待会,我自罚三杯,老弟可不要拦着。”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