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94章 刘备的决定_从长坂坡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汉对于婚姻的记载很少,大多是注重上层社会的礼仪婚约。

  记载的多是官宦、贵族和皇室,至于乡村婚姻是不被记载的。

  即便如此,乡村婚姻也占据了大多数,贵族始终是少数人,婚姻由此产生的家庭具有多重功能。

  诸如经济功能,社会政治功能,生产功能,爱情功能。

  在大汉无论是哪一个阶层,爱情功能都是居于最未位。

  即使刘扛把子以前挂着皇室贵族的牌子,可终究是经济能力不行,婚姻对象也就是寻常百姓家的妻子。

  大多数人都是日久生情!

  只有曹老板这类人是一见钟情,主要还是想要上她。

  上层社会的婚姻是社会政治功能与生产功能居于主导位置,而一般百姓的婚姻则是经济和生产占据主导。

  经济功能,一种是因为婚姻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如司马相如卷走卓文君,故意当街卖酒恶心人。

  然后老丈人挂不住面子,最后成功得到经济赠予,成为富贵人士。

  二是因为劳动力的增加,无论是女方嫁到男方,还是男方入赘到女方,壮劳力增加后,家庭经济就能跟上来了。

  古代乡村经济一直是简单的再生产过程,大汉时期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还算不上太过尖锐。

  毕竟许多地方都未曾开发,连江东这种富庶之地,都是随便撒种子就能收获许多粮食,百姓不愁温饱。

  农业生产再扩大的主要方式就是借助劳动力的大量投入。

  因此劳动力以及劳动力的增长,便成为封建王朝到乡间村里的头等大事。

  曹孙刘三家疯狂往自己麾下填补人口的缘由就是如此。

  要想粮草丰足,只能大量投入劳动力,用数量来取胜。

  不是地不够耕种,是人少!

  农作时往往是一家老小齐上阵,就算是孩童,也得学会播种,一同劳作。

  劳动不是不是人类第一需求,生存才是,但对于百姓而言没有劳动就没生存的价值。

  故而东汉聘礼特别的重,毕竟嫁出女儿就是自家劳动力的损失。

  就像马援的后代,失宦后,家贫无妻,娶羌女为妻。

  一两万钱才能娶一个妻子,寻常百姓焉能赚如此多,相当于一个奴隶的价钱。

  在此期间,他们还要向朝廷上缴田赋,算赋(人头税,十五岁以上征收)、口赋(儿童税),以及徭役和兵役这三大经济义务。

  只有文景二帝时期免过租子,三十税一制度,依旧剥削严重。

  至于到了东汉,百姓手中只有少数耕地,多数土地都掌握在豪强地主的手中。

  但桓灵二帝,则是在征税上推陈出新,从这些豪强头上割了一波韭菜,只拿有田者开刀。

  “昏君”并不一定是蠢人!

  赋税是官僚,军队,皇室的快乐生活源泉,一句话,强有力的朝廷和繁重的赋税是同一个概念。

  徭役在大汉远距离的征发是普遍活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