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11章 意愿相驳_贞观大名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言归正传,离陈飞大婚的日子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消息传出哦,这段时间陈府也不知道有多少客人前来拜访,大抵都是来巴结陈飞。

  估计连陈飞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有这么大的面子,大婚日子还有一个月,就有这么多人上门道贺,而且许多还是他不认识的,一些莫名其妙的绅豪土财主,地方小官等等,弄得他应接不暇,但是人家远道上门来道贺,陈飞也不好拒绝,索性最后搬到奇工坊去住几日避避风头,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了老爹和孙得义,当起了甩手掌柜。

  原本不喜欢呆在奇工坊,觉得在里面像是蹲大牢,现在这种情况......恩,还不如去蹲大牢。

  在陈飞躲避上门拜访的客人,躲在奇工坊里搞研的时候,大唐与高句丽北方的一系列动作,顿时让两国的百姓紧张起来。

  朝廷不断的向北方运送物资,在关内等地带征募兵丁,就是三岁小孩子都知道又要打仗了。

  而现在这个时间又临近农忙时分,百姓们都准备即将到来的播种插秧等等农活。

  一些性子急的百姓已经在自家田中松土,为即将到来的农忙时节做准备。

  结果朝廷却在这个时候征调民夫,抽调壮丁,粮草等等去北方边境准备打仗?

  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此重要关乎一年生计的时间去做百姓们最不想做的事情,岂不是违背民意,弄得举国上怨声载道,加上前朝覆灭的例子在前,导致不断的有百姓抵抗,不听从朝廷的调令。

  百姓们的怨气很快传到了太极宫,李世民得知后紧急暂停了民夫与兵力的抽调,暂时缓住了百姓们的怨念,安抚百姓,没有造成后面的动乱。

  随即李世民又招来大臣商讨此事。现在李世民不再一意孤行,想着要什么时候兵攻打高句丽。

  因为之前百姓的反应也给他提了个醒:或许现在,讨伐高句丽的时机还未成熟!目前要做的就是一个字——等!

  在等待国力充足到足以支撑得起一场持久战的时候再兵攻打高句丽!

  那么聚集大臣们是为了什么呢?无非就是商讨该怎么去“等”。

  还有两万唐军驻扎在高句丽的地盘,两万唐军的补给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只要军队驻扎在高句丽地界上一天,每天说消耗的军粮物质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一天两天乃至十天半个月的消耗对大唐来说都不算什么,难得就是这支军队可能要驻扎一年两年,甚至数年之久,那么这笔消耗就非常恐怖了,必须提前想出办法来应对。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高句丽如果突然向着两万唐军起进攻了怎么办?别看现在高句丽派出的使臣像条狗一样在李世民以及众大臣面前摇尾乞怜。但要是对方一旦翻脸,这两万唐军绝对要经历一场血战。

  在未真正下令攻打高句丽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