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4章 吾皇圣明_宋成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个当口,武将们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你们不必争吵。”赵桓道:“朕也思索了许久,心性道德,圣人微言大义……这东西十分重要……正因为重要,才应该作为基础通识,不论文武,都要学习!”

  听到这话,诸多宰执都感到了一丝不妙,官家这又是要整幺蛾子。

  果不其然,赵桓笑呵呵道:“吕相公,朕让你编的书如何了?”

  吕好问慌忙道:“回官家的话,字典已经在编了,倒是太上皇最近写了一套皇宋通考,老臣以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

  “怎么讲?”

  “太上皇穷究天人,自开天辟地讲起,细数历代兴替,总揽诸子百家,山川地理,风土人情,诗词歌赋,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条分缕析,十分得当。老臣以为,正式官家需要让文武学子都知道的典籍!”

  不得不说,赵佶总算干了一件人事。

  “纲常忠孝,这些自然是立身之本,不论文武,都该牢记在心,铭刻肺腑。朕以为任何学堂,都要讲解清楚。读书人十年寒窗,除了识字背书,也要耗费大量精力在策论文章上面,至于作诗填词,也是该会的本事,刘尚书,你觉得这些也算圣贤大道吗?”

  刘汲下意识咽了口吐沫,脸色十分难看,“回,回官家的话,臣斗胆以为,不管文章诗词,都是体悟经义,明白圣人大道之后,方能做得……算得上是更深体悟圣贤之道。”

  赵桓翻了翻眼皮,到底没有发作,只是淡淡道:“纵然你说的有理,朕把学堂教育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蒙童识字阶段,大约三年时间,认识两千个字,能够懂一些算学,知道一些常识,就算是通过了。”

  赵桓看了看人群后面的吕本中,“吕卿,这就是你在真定府推行的那些,你有什么体会?”

  吕本中慌忙躬身,“回官家的话,地方上大兴教化,让普通人也能读书识字,自然是大功德一件。百姓能识字明理,也就不至于被人欺凌。朝廷苦心孤诣,推行摊丁入亩,均田平役,如果百姓一无所知,任由豪强予取予求,只怕要不了几年,现在的辛苦就荡然无存!”

  “好!说得好!”

  赵桓朗声道:“这正是朕要说的,前者万俟卨等人贪赃枉法,还有桐木韩氏欺凌乡民,以至于一些地方官吏,预征几十年的赋税,种种害民行径,不一而足……需要编成一本通俗简明读物,分发给百姓,务必要家家户户,人手一本!再让百姓识字,明白书上的内容,尽力保护自己。”

  “这是教育的第一层……到了第二层,便是国史通识,纲常典籍……随后就是文武分野,到了第三层。”

  “在这块朕要着重谈谈……科举取士,考的是策论文章,这些东西跟民生利病有多少干系,你们比朕清楚。所以一旦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