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六十五章 炼钢难题和应对_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柳铭淇就知道百炼钢是怎么做的。

  他甚至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大马士革钢的来龙去脉。

  在这里,某个秀才又要科普一番了。

  所谓的大马士革钢,原料根本就不是产自大马士革,那里也没有什么高质量的钢。

  大马士革钢是用了产自于巴铁的乌兹钢钢锭,然后他们的技艺高超的工匠,将之打造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大马士革钢刀。

  至于为什么十八世纪忽然大马士革钢刀就消失了呢?

  倒不是技术传承遭遇了毁灭,而是由于这种乌兹钢的矿山开采殆尽,其余的矿山出产的、哪怕是附近几十公里出产的铁矿,都没办法拥有它独特的微量元素。

  所以原材料枯竭之下,大马士革钢刀也就消失不见了。

  实际上我们中原王朝也有使用巴铁的这些原材料钢锭,我们把它称之为——镔铁。

  特别是宋代航运发达的时候,专门就有海务部门进口搜集镔铁,来为军官和有钱人制造高端刀剑兵器。

  只不过后来因为蒙古后裔占领了巴铁区域,禁止向中原出口钢锭,所以才断了来源。

  话题说回来。

  现在去找寻乌兹钢是不现实的。

  大康这么多年的海贸生意,肯定有乌兹钢来到大康,但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配备到军队中。

  嗯,也是废话。

  这种乌兹钢本来在产地就比较昂贵,运到大康来更贵,所以哪里可能制造出几十万把兵器出来?

  那是在做梦!

  但是没有乌兹钢,我知道怎么锻造中碳钢呀!

  而且柳铭淇也晓得为什么我国古代的那些兵器质量不好,原因就是在于我们兵器之中的硫、磷两种元素大大超标。

  这些元素超标就造成了兵器非常脆弱,容易折断,一遇到高质量的兵刃,那就要跪。

  这种状况在遇到外地的时候特别明显,比如说明朝中后期的倭寇乱东南时代。

  那时候倭寇的刀剑兵器都来自于东瀛,连假倭都买了东瀛的兵器,从而在兵器上大大的领先了我们的军士。

  你想想看,一遇到,一拼刀,啪的一下就被人家斩断了兵器,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因此那种几十个倭寇追着上千个明兵杀的情况,固然有明军军纪败坏的缘故在,但武器出现代差也是原因之一。

  戚爷爷在《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里面就埋怨了:“腰刀造法,铁要多炼,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近时匠役将刃打厚,不肯用工平磨,止用侧锉,将刃横出其芒,两下有肩,砍人不深,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此当辨之。”

  不然你以为他为什么用长竹子、猪八戒的钉耙来做戚继光阵?

  不用这种远距离的兵器,你扛不住倭寇的兵锋啊!

  古代不能很好的解决铁水里面的硫、磷超标的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微量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重要特点。

  但柳铭淇可是物理和化学双博士,连大炮都能造出来,这个去除多余的硫、磷,简直是轻而易举。

  现在工匠们就在用柳铭淇之前交给的法子,将做出来的钢水,开始不断的来锻造做兵器。

  老实说,他们打造过很多的铁器,像是兵器这样的,现在已经是不常见了,毕竟皇家用品也用不着什么刀枪棍棒。

  不过老司机始终开车会很稳,只是稍微重新熟悉了一下,一件件优秀的兵器便从他们手里打造了出来。

  ……

  跪求订阅!!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