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袁术出兵_三国好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五作风毫无办法,然后陈登又好奇问道:“主公,其实吕温侯定陶大捷的消息传回徐州的时候,登就已经很想请教一个问题了,既然我军的飞火枪如此犀利,为何主公还不肯大量打造和装备,只造了少许备用?”

  “只能喷火半盏茶时间不到的焰火,能有多大作用?”陶应随口答道:“我那位岳父能用飞火枪大破曹军,也不过是杀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曹军吃过了一次亏,下次定有准备,效果就没有这么理想了。我们也一样,第一次使用肯定能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但用得多了,敌人也就有无数办法破解了,所以造多了也只是白白浪费。”

  陶副主任这话倒是理智,所谓的飞火枪其实也就是和现代手持烟花差不多,对人体的直接杀伤力其实非常小得可怜,突然使出或者用来纵火倒是效果不错,但如果用得多了,敌人有了防备,威力自然也就大减了,同时在这个生产力和科技力极度低下的汉末,飞火枪的成本也确实非同一般的高,造得多了既浪费钱粮,也毫无意义——当然了,飞火枪的成本也绝对没有陶应忽悠的那么夸张,关键还是这个时代的硝石太过难得,想大量生产很不容易。

  关于飞火枪的各种问题,陶应都没对王楷说真话,但是袁术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北上的消息,陶应倒是一个字的假话都没有说。收到了淮阴惨败的消息后,目中无人的小袁三公恼羞成怒,不顾淮南民力和财力已经大量透支,也不顾无数文武官员的反对,迅速集结了超过十三万的兵力号称二十万,亲自率领了来攻徐州,又听了马匹精杨宏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三万人由陈纪率领去攻沛国郡治相信和小沛,分散徐州军队的兵力,剩下的十万人由小袁三公亲自率领,计划取道竹邑和甾丘这条大路直捣彭城。陶应闻报,也迅速在彭城一带集结兵力,准备迎战小袁三公的十三万乌合之众,所以拒绝吕温侯的贪婪要求也算是理直气壮,让吕布军的使者王楷无言以对。

  在如何迎战小袁三公的战术选择方面,自陶应继业后一直还算和睦的徐州内部军队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声音,一派以陈登、曹豹和臧霸为首,主张集结三万以上的徐州主力,在竹邑附近与小袁三公亲自率领的主力决战,在相县布置大约五千左右的偏师守城,只要击败了小袁三公的主力,敌人的偏师便不足为虑。

  另一派以鲁肃为首,与部分文官一起主张出动一万五千到两万左右的军队,在竹邑一带与小袁三公的主力决战,腾出的兵力则用来守卫相县、下邳、彭城、小沛和萧关等地,确保这些至关重要的城池和关隘安全。颇为搞笑的是,陈登的老爸陈珪这一次站到了儿子的对立面,领着徐方等地方士族支持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