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九章 战火四起_三国好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边亲自率领三万军队迎击兄长,与袁谭大军会战于邺城以西的九侯城,也把袁氏兄弟之争推向了最高潮。

  九侯城之战打得异常惨烈,袁谭和袁尚两兄弟都是亲自披挂上阵,亲自于阵前交锋,也一起亲冒矢石冲突掩杀,本是同乡同郡甚至同族的两军将士也被迫各举刀枪,为了袁家兄弟权力争斗而浴血奋战,白刃相见,自相残杀。初次交战的当日,晴朗了许久的冀州天空忽然由晴转阴,下去蒙蒙细雨,宛如泪水的细雨纷飞中,九侯城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邻近的漳水为之粉红。

  历史上袁尚公子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典型代表,每次碰到曹老大都是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每次碰到兄长却又是意气风发,勇不可挡,这次也不例外,在兵力不如与军队战力都不如兄长的情况下,袁尚公子楞是顶住了兄长的第一次猛攻,在第一场大战中与袁谭打得平分秋色,也使双方军队都是死伤惨重,两败俱伤。

  以弱势兵力顶住了袁谭军的第一次猛攻,袁尚军的士气为之振作,袁谭军则士气受挫,第二天再次交战时仍然没有击败袁尚。然而就在这时候,驻扎魏县的邺郡太守高蕃,因为不满袁尚伪造大袁三公遗嘱导致袁氏分裂,乘着袁谭出兵邺城的机会,忽然举兵叛乱,率军从魏县杀来接应袁谭,袭击袁尚军背后,袁尚收到消息害怕腹背受敌,不得不赶紧退回邺城,袁谭军乘机推进到邺城城下,与袁尚再次在曾经靠着西门十二渠而富足天下的邺城城外交战,无数眼看就可以成熟收割的水稻化为淤泥,无数城外市集被毁,其中就包括陶副主任爱妾郭嬛一家曾经住过的漳水码头聚居区,数以万计的冀州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

  即便推进到了邺城城下,袁谭公子其实也没有必胜把握,因为邺城的城池太过坚固,屯粮也比较充足,同时袁尚手里也还有三万多的戴甲之兵,损失不小的袁谭军即便得到了高蕃队伍增援,兵力上仍然无法对袁尚形成压倒性优势,粮食方面更是远远不如袁尚军。不得已,袁谭只能是在自己家的地盘上玩起强行征收的把戏,强夺百姓粮食以供军用,袁尚和审配则抓准了袁谭军粮草不足的弱点,一边继续向徐州军队求援,一边只守不战和袁谭军拖时间,打算熬到袁谭军粮尽自退。

  关键时刻,运气站到了袁家正统接班人袁谭公子一边,对老袁家忠心耿耿的沮授之子沮鹄,在冀州军入主许昌后,因为被大袁三公派回冀州辅助袁尚和审配迁移都城,恰巧赶上了袁尚叛乱,不得不屈身侍奉袁尚,获得袁尚信任后又出守邺城以北的赵国郡太守,控制了部分赵国郡兵权,这会也乘着袁尚无力顾及赵国的机会。在邯郸城中忽然发起了兵变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