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五十九章 分裂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这副对联,算是最能描述出科举考试制度对于渴求通过考试来改变命运,提高家族经济、社会地位的读书人们的内心想法。

  上联当中提到的二月杏花,借以代指春闱,而八月桂花,毫无疑问,指的就是秋闱了。所谓的蟾宫折桂,杏林春宴,讲得就是这两桩盛事。而为了能够达到蟾宫折桂,进而被人榜下捉婿,读书士子们无不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埋头苦读。

  如今朝廷恩典,开出恩科,这无异于在三年大比的基础上又给大家增加了一次机会。而且,这次恩科,除了在正常的八股制艺基础上,更按照旧制,增加了明法、明算两个科目的考试。这些科目的考试,非但不讲究出身,甚至连是否为举人身份也不曾提起,更要命、更具备诱惑力的是,考试期间,凡是参加这两个科目考试的学子们,由大将军幕府负担,为学子们提供衣食住宿的津贴。考试通过的学子,立刻便是朝廷九品官员的身份!

  江南素来以文风鼎盛,人文荟萃而著称。虽然在正儿八经的秀才举人眼里,所谓的明法、明算两个科目不算是正途出身,但是,在另外一群人眼里,这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进身之阶!

  绍兴,位于杭州湾南岸。包括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个县,这里的两样出产著称于世。一是黄酒,二是师爷。黄酒在国人的饮食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师爷,则是一句“无绍不成衙”可以窥见其中一斑。到了晚清时期,四句话“无绍不成衙,无湘不成军,无宁不成市,无徽不成镇。”,其中,绍兴师爷和湖南军人,分别把控了中国的军政两界。各个衙门的基本日常行政事务,都由绍兴师爷和当地的吏员俗称书办的联手控制。

  而绍兴能够以一隅之地,不声不响的控制了中国从县一级一直到省部级衙门的基层行政事务,更成为无数封疆大吏的智囊顾问来源地,原因也是很多的。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找到一些原因。

  一是文风炽盛,人才辈出。从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开始,绍兴因以“俗尚风流而多翰墨之士”,文风由此焕然,经济益加兴旺,出现了“今之会稽,昔之关中”的繁荣景象。隋唐时期,越窑越纸名闻天下,丝绸茶叶异军突起,山水风光和美如昔,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俗好吟咏而多风骚之才”,人文由是更加兴盛。形成了“好学笃志,尊师择友,弦诵之声,比屋相闻”的动人局面和上至士大夫,“下至蓬户,耻不以诗书训其子。”正是这种一脉相承的文风,使绍兴成为了名人辈出的“名士乡”。自唐朝开始正式将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