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三章 棉花问题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编成队伍。欢天喜地的出了济南,往胶东等地去了。

  “主公。这些日子,我们一共往胶澳等处港口送去了将近十万人口,大多数是整户的人家,少数是些孤寡之人,妇孺之辈。”

  德王宫改成的临时行辕之中,守汉正斜靠在花厅的罗汉床上,听着几个手下人向他汇报这些日子的进展情形。

  到山东的目的,一是为了剿灭这里的教匪、流窜的清军,阻断他们可能与农民军之间形成的联系,二是为了山东的人口,还有各处农庄出产的棉花。

  “除了人口之外,运走的大宗货物便是棉花。”为首的奏事之人也正好提到了这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却可以砸了南中不知道多少人饭碗的东西。

  照着南粤军的规定,每一个往胶东去的难民,都要至少背上三十斤以上的棉花,记住,这是人均标准,只要是能吃饭的,就算一个。

  “眼下在日照、济宁等处田庄之中尚有数十万包棉花等待运输。上述地区田庄仓库内尚有不少小麦、高粱、豆类等物,请主公示下,这些粮食该如何处置?”

  “咱们在这些田庄的壮丁,业已集结了一万四千余人,编成了四十个补充营。除了火铳盔甲等物不能足额编制之外,余者兵器皆以齐备。从第七旅和舰队之中抽调的军官正在熟悉队伍。大小姐从宁远派人送来急信,要求将这一万余人调拨到宁远前线归她指挥使用。”

  斜靠在罗汉床上守汉听得了眼前这些亟待处理的军情,不由得怀念起在南中和广州的日子,那个时候,日常事务和政务军务都有公事房等机构拿出意见,只要他确认一下就可以,如今却是要事必躬亲。

  “田庄里储备的粮食只管用于难民和军需,那些小麦和高粱,如果有往济南方向来的运力,只管运来便是。登莱等处有余,便调剂到鲁西去。”

  小麦和高粱,对于山东的百姓来说,都是上等的口粮。特别是高粱。不但是人的口粮,也是骡马的上好营养品。

  也许有人该说为啥不大力在山东推广种植玉米等高产作物,许多的大神都是这样做的。但是。我得跟大家说一下,第一猪脚现在急需的是棉花等经济作物。第二个原因,玉米取代高粱的地位,用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你能想象猪脚用几年的时间便走完这个过程吗?

  “至于那一万人马,便给予补充旅的临时番号,称之为补充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从张小虎手下和第四镇的军官之中选拔旅长人选,拨两个旅给宁远前线。”

  “你们再以本伯的名义写一道题本,上奏天子和有司。将本伯动员这一万余人编成三个补充旅之事告知他们。请司礼监、兵部、吏部备案。”

  守汉虽然没有奢望朝廷能够给他什么粮饷补给,但是他内心却是很希望这三个旅能够得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