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六章 税改风波(二)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作。摸清底数之后再行进行登记。

  测量田亩的同时要绘制新的鱼麟册,重新登记土地产权和赋税状况。这在在古代社会不是件小事,往往要朝廷牵头才能举办,大明有史以来除了洪武年间丈田绘制鱼麟册之外,就只有万历初年张居正当朝的时候搞过丈田。每次丈田,不但户部和省里要派遣专门的官员来办理,还要从全省抽调生员协助。时间也是不一二个月能办成的。至少也得半年以上。

  在众人看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如何进行?只怕用不了多久,宁远伯府便会将这场轰轰烈烈的税收制度改革之事偃旗息鼓,黯然收场。大家该如何缴纳钱粮还是如何缴纳。

  “不过,东翁,在上峰正式派遣清丈人员下来之前。还请东翁发出告示,令各乡各镇完成今年的夏粮缴纳和秋粮上征之事!同时各处各户历年来积欠的钱粮,也务必要追比清楚。这样,上峰便是知晓了,也会夸赞大人勤于公事!”

  有人打算利用这个时间差大肆的捞上一笔。大肆的加派耗米。极端认真的清理历年的积欠钱粮,搞得士绅乡民们怨声载道,等把升斗小民的钱粮收得差不多了,自己的腰包也装满了,然后再与仕绅大户们合谋,上演一出士民群情汹汹的热闹大戏,最后逼得宁远伯爷灰头土脸的收了这个章程。

  一时间,珠三角各地州县被催缴钱粮的风潮折腾的鸡飞狗跳。原本以为可以轻松的饮茶食饭的农民们又一次被登门催缴的税吏们弄得蒙头转向。

  往年征粮除了照例由县衙出布告和散发“粮由”――也就是催缴通知单之后在县里的官仓前设柜征粮,等着四乡八镇的农户们自己挑着稻谷上门缴粮。要等到这一阶段结束之后,才会进入下乡催征的阶段。但是今年却是不同,几乎各县户书的手下们全部下乡去,一面催缴钱粮,一面大造丈田的声势。

  一时间,从拥有数千亩水田上万亩山林的大地主,到只有几亩薄田的普通农民都惴惴不安起来。

  作为原有税收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士绅们自然是不愿意搞这所谓的税改的,对于税改的第一脚丈田和随之而来的确权,他们更是仇视万分。不管原有的税收制度多么的混蛋不合理,但是他们却是已经在这个制度下混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成为了最大的得益者。如果这个新的税收制度开始实施,那么势必每年夏秋两季要交出大把的钱粮来,如果上面再为了政绩玩一个追缴历年积欠钱粮,那他们就要倒足了大霉了。

  想想自己多少年来拖欠的钱粮,还有通过飞洒、诡寄、挂户等手段所获取的利益,绅粮大户们很不甘心!南粤军打仗平乱是好的!保卫桑梓,平定贼匪洋夷更是没得顶,可是,宁远伯他老人家不知道听了什么人的蛊惑,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