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三章 二九一卫会京师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守汉冷眼旁观了一会,觉得火候差不多了。

  “臣李守汉有本启奏。”

  “准奏。”

  “臣建议行以工代赈之法,以安京畿百姓。”[

  以工代赈?这法子听着倒有些新鲜。立刻户部和内府二十四衙门的人都停止了争吵。

  “臣在南中,天灾**亦是不断。奈便想出这个法子。每有灾害,便将灾民集中起来,兴修水利、修建道路,疏浚河道港口等事。给予钱米工食,这样一来,可谓一举两得,公家做了事,灾民也得到了救济。”

  “以臣愚见,陛下大可令有司将受建奴之害百姓集中于京畿至天津泥沽之各条河道,将河道疏浚、拓宽,以便海船可以直接逆流而上直入京师,这样一来,南漕海运粮米损耗降低不说,陛下亦救济了百万兵灾之民。”

  朝堂上寂静声,这个法子听着是不错。但是,不管是以工代赈也好,直接救济也罢,归根结底一个字,钱!没有钱,再好的办法也只是一张最美丽的图画。过了片刻,从御座上飘下了崇祯的声音。

  “行此法,可扰民否?”

  这话,守汉曾经在史书上看到崇祯对别人说过。当时有人劝崇祯对黄河进行整治,一旦整治好黄河,中原的流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但是,崇祯拿不出钱粮来完成河工。于是便说了上面这句话,“可扰民否?”

  “陛下,臣久居南中,不知京畿地形及漕粮运输事宜,容臣向各位大人请教一二。”

  他转过身向朝堂上的诸位大臣团团的做了一个罗圈揖。

  “下官有事不明,还望诸位大人赐教。”

  “这河运漕粮,沿途损耗几何?京畿至天津卫,河道多少?”

  “京畿至天津卫有五大河流,支流数。五条大河为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这五条河在天津三岔河口汇入海河,经海河入海。”工部队列里有人答话。

  至于说漕粮损耗之事,便没有人出面回答了。

  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来,每年四次,一年运粮300余万石的漕运,便成了数人赖以升官发财的途径。

  漕运的费用由粮户承担,包括运费、运军行粮及修船费等,均按正粮加耗派征。漕运制度的**,加上各级官府贪污聚敛,加耗杂派层出不穷,农民的负担通常为正粮的二三倍,甚至四五倍。承运者论民运或军运,都是繁重的徭役。

  漕运、盐务、河道,这三件事,在明清的历史上都是有名的销金窟,填不满的底洞。不过,也催生了一些副产品,比如说著名的淮扬菜和扬州瘦马。

  清代雍正年间一石粮的运费是四钱银子。另外,每船发给赛神银四两(用于迷信开支),犒赏银三两,天津挖泥压空钱一千文。此外,凡是承运一百石粮,就发给垫舱芦席折价银一两三四钱。在损耗率方面的规定是: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