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二座小高炉投产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左右,虽然经过几次技术改造,但是守汉估计它的寿命不会超过十年。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小高炉的命运本身就是如此。

  冶炼时烟尘弥漫,大量排放有毒的废气、废渣和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小高炉那仅有100立方米的容积,又没有烟气净化措施,污染严重、装备落后,属于绝对的淘汰产业之列。别的不说,单是“三废”排放严重超标。热能利用效率低,浪费能源,这几条罪名就能够让李守汉在环保局的办公室里痛哭流涕到天明。

  但是,您说的那是二十一世纪,守汉所在的却是十七世纪。容积为100立方米的炉子,绝对是外星科技,一炉子下来可以出产几百吨钢铁,这样的技术,是绝对可以让苏老四这样的工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忘了说了,苏老四已经是二号高炉的主管了。

  昔日在众人眼中的耙耳朵、怕老婆的孱汉,突然之间一跃而成为一个高炉的主管,手下有着几百号人,还有上千的官奴、四十多辆马车随时听候调遣,这种冲击对钢铁工人们是巨大的。除了升职之外,人们看到的是经济地位的变化,苏记的大食堂,已经把分号开到了钢铁厂的门外,每天到那里去享用一日三餐加夜宵的工人络绎不绝,只要拿出钢厂的腰牌,便有一个鸡蛋赠送。在这样巨大的变化面前,工人们无一个不是暗中憋足了劲,希望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苏老四。已经有小道消息在工厂里流传,主公在建立了第二座高炉之后,还会建立第三座高炉。自认为脑子比较好使的人,开始琢磨如何能够提高效率,减低损耗,用最小的损耗、最少的时间,出最多的钢铁。觉得自己技术还不错的,便继续苦练技术,力求精益求精。用习惯数字来衡量的守汉的话讲,一个个都在那里用米、用斤、用秒说话。

  在以钢铁厂为核心的煤铁联合企业的建设中,随着守汉近乎于疯狂的不计工本投入,通往焦化厂、石溪铁矿的烧灰道路被拓宽,可以令五辆四轮马车并行。

  当很多人还在为主公这个疯狂的举动捏一把汗的时候,嗅觉灵敏的各地商人已经想法设法的要在这座产量几乎可以同大明朝的半壁江山相比的钢铁厂建立业务联系。

  顺风车行的东家之一扈仲康刚刚在两广地区透露出一些风声,便有人蜂拥而至。“扈大东家,你只要能够卖给我生铁,我可以白送给你五百匹骡马,并且卖给你一千匹骡马,以后每年都有至少五百匹骡马卖给你!”

  能够有这样的豪客自然令扈仲康大喜过望,想想也不奇怪,这个时代铁器贸易的利润之丰厚超乎人的想象,从明中期开始,就有北方的商人南下贩运生铁、铁器等物,往往一次便驱赶数千头牛马用于驮运。

  按照万历年间的钢铁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