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七章 佛郎机对小男孩(六)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亮,“果然是江陵相公之后,与我等为同路人!”

  “陛下!臣有本弹劾张同敞祸国乱政!”

  “陛下!臣弹劾张同敞!”

  “陛下!臣附议!”

  朝堂上,就像是往粪坑里丢了一块砖头,苍蝇像乌云般腾起一样,顿时吵嚷成一团,无数人站了出来要与张同敞势不两立,那副劲头,恨不得能够今天收复南京,明天光复北京,后天早上在沈阳吃早饭一样。也难怪,张同敞的主张一旦得到了隆武皇帝朱聿键的允准,那他们的经济利益就要严重受损,大家十年寒窗无人问,千里从龙而来,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孔方兄和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吗?难道真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笑话!那都是糊弄别人的!咱们自己人就不用玩这套虚头巴脑的假招子了!

  “陛下,臣以为,张大人一片赤心为国,此情可嘉。但是,所得非正法,势必起反用。臣以为,当前首要,不是要整顿兵马,征集钱粮,而是要正人心。先帝曾言,流贼亦赤子,为官吏所逼。臣斗胆说句诛心之言,若非当年陕西贪官污吏克扣了勤王军的粮饷,何至有李闯这样的大祸?那么根源是什么呢?便是当年张居正的恶法。以往朝廷赋税,小吏若是催缴不齐,无非是挨几句骂,并无大的影响。官员更是无所谓,所以才造成天下赋税拖欠。但是,再多的拖欠,也比逼死良民把李闯逼的当贼要好的多。张居正之错,就在于搞了考评制度,让官吏互相攀比,不顾良民死活,所以虽然一时粮饷充足,但是终究酿成大祸。臣并非是以张居正影射国公,更不是当着张大人的面,叱责当年江陵相公之短,正所谓君子之过如月之蚀。但是张居正的错,国公当充分重视,以免前线尚未传来捷报,后方却篝火狐鸣。切不可为了一时之小利而坏了国朝大事。”

  不过,比较危险的还是这种发言,将自己的目的包裹在蜂蜜制成的糖衣里,然而糖衣里由掺杂了不少的私货,这些私货和自己的目的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而且,还没有什么后遗症。

  (啪!又是一块板砖飞来!愤怒的读者表示,不更新就算了,还不说人话是吧?!不厚道的作者表示,这种人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意思用一个伟光正的理由包裹起来,就算是事后发现了,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到时候,他们还可以继续站在那里说各种风凉话,痛心疾首的表示为啥不早听我们的?)

  “正是!当日弘光天子在位时,也曾在南直隶和浙江等地择地试行所谓新政。然而,官吏一心要讨好上峰,不惜横征暴敛,动辄便排铳相要挟。更有所谓‘排铳催缴查白地’之称。有这等酷吏一心要讨好上峰,有什么样的结局自然很清楚了!斯文扫地,士绅倾颓。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