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望长沙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张轩站在这里,忍不住的吟出两句旧句。

  这里是不是橘子洲,张轩并不清楚。但是的确是湘江之中的沙洲。

  张轩百艘船只在湘江之中沙洲停靠,不过湘江之中的沙洲就没有如城陵矶那么好的停靠条件了,不得不加紧赶工,硬生生的在这里修建出来一座码头来。张轩也派士卒抢占湘江西岸,大军有张轩本部人马,再加上各路降军,水陆联营有是十万之众。

  张轩绕过岳阳长驱直入,先破湘阴,再临长沙,固然是在战略决策上冒了风险。但是张轩本身依然是稳重的性子,故而在探明长沙的情况之后,就决定,先占据湘江西岸,以及湘江之中的沙洲。

  使得水陆大军连为一气。

  然后在缓图长沙城。

  之所以如此,却是好几个方面的。

  首先,长沙城的确是一座坚城。

  长沙得名于星辰,按古代分野之论,长沙所在之地,上应长沙星,故而得名,从秦汉以来,就是南国重镇,上古时,赖之镇压五岭,凡用兵于五岭,皆借重于长沙。

  而随着湖广在中国经济之中地位越来越重,以至于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不管是明清相争,三藩之乱,太平天国,北伐战争,乃至于抗日战争也有三次长沙会战,凡是有志于天下者,无不在此地着力。

  而长沙城自古到今,都是战略要地,长沙城的城防,张轩用脚趾头想,就知道很完善。

  长沙城的规格是由宋代李纲奠定的。金兵南下之际,焚烧了长沙城,李纲到任后,重修修建长沙城,虽然后世屡有修建,但是都没有超出李纲奠定下的基础。

  城墙长达十四里。有十三座城门,全部是夯土包砖结构。

  湘江在其西,浏阳河在其东北而过,汇入湘江之中,也就是说,真正地势开阔,能放下人马的地方,反而是东南方向。而东南方向又是整个长沙的制高点,天心阁。

  长沙城墙大体是方形的,而东南拐角之处。就是天心阁所在。后世长沙城墙,全部被拆除,也唯有天心阁遗留下来了。做为长沙城墙的遗址。

  不过长沙城并非一点缺陷都没有的。

  至少张献忠在这个城市之中还是留下不少痕迹。张献忠撤出长沙的时候,对长沙城垣进行了破坏,其中吉王府也遭到了破坏,否则隆武帝就应该住在吉王府之中。

  虽然隆武进行了修整。看上去相差不大。

  但是夯土却有一个性质,那就是时间越长的夯土就越结实。新填补的城墙,与二百年的城墙,坚硬程度是不一样的。张轩已经派人去探听到底是那几段城墙,被张献忠毁坏了。

  这些地方,就是他主攻的方向。

  其次,隆武也不能说庸主。张轩攻下湘阴之后,隆武就全面接管了长沙城军务,这还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