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八章 树德于天下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树德于天下

  张质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给罗汝才听了。他沉吟了好一阵子说道:“殿下可知国之有寿?”

  “国寿?”罗汝才说道,他一听这个话题,心头猛地一跳,说道:“如何说起?”、

  张质说道:“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所谓之治乱循环,何以如此?大乱之下,生民百不存一,而朝廷令之重现安堵,对百姓来说,不亚于活命之恩,故而百姓感其恩德,民心在国运长,民心不在,则国运短?”

  罗汝才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而今殿下自诩,有何恩有江南百姓?”张质直接说道。

  “这----”罗汝才心中有些不悦。

  这一点罗汝才也说不上来。

  江南是罗汝才打下来的,打仗的时候,误伤不少,哪里有什么恩德于百姓啊?

  “江南新定,并不是恩德于百姓,故而江南人心不附,而世子以钱谦益为首辅,江南才安慰,是江南人心拥戴殿下?非也,是江南百姓拥戴士绅而已?”张质说道。

  “德于百姓,乃是德被天下,百姓自然拥戴,而殿下只能荣宠钱谦益之流,德止于此也,此辈何人?号称东林正人君子是也。各地都是前明官宦之后,甚至有些是世代官宦,殿下与之德,可以与前明相比否?”

  罗汝才摇摇头说道:“不能。”

  “钱谦益不肯为前明死节,如此之人,可以为本朝死节乎?”张质说道:“一旦本潮有变,百姓本就依附士绅,如钱氏不附王室,则江南非我所有。但凡朝廷无德于百姓,则国寿短,而国朝有德于百姓,则国寿长。汉定天下,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则即便有王莽,董卓之乱政,亦有光武昭烈之延运。唐于天下有德,纵然安史之乱后,朝廷无力,亦存百余年。而前明得国最正,故而洪武永乐之德,存之于今,故虽有昏君乱政,亦有仁人义士,蹈死不顾,殿下也是深知之,而张将军之位,就是为殿下树得于小民也。”

  罗汝才听了之后,顿时起身来回踱步,一时间内心激荡无比。说道:“张先生何意树德于天下?”

  张质说道:“平苛政,息兵乱,除豪强,亲小民,使天下百姓安享太平,就是最大的德政。”

  “好好好。”罗汝才说道:“张轩之策,就在江南推行下来,不过区区一些卫所兵,这些鱼腩之辈,我看他们能掀起了什么浪潮。”

  这边罗汝才在张质的劝说之下,

  下了决定。而那边阮大铖与钱谦益也进入正题之中了。

  “有话快说。”钱谦益说道:“我不能在这里久留。”

  朝廷大臣私下结交,是大忌讳。不过,吴王这个朝廷,还是初建,很多事情都不是太严格的,比如这一件是事情,罗汝才对武将之间的关系很关心,但是对文官之间的串联,并不是太在意的。

  似乎,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