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六章 朝鲜北伐二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朝鲜北伐二

  朝鲜王心中明白,与东虏打上一场,然后杀主战大臣,然后议和。这本来就是很难办的事情,最难办的是,东虏的要求到底有多大的胃口。以朝鲜小小的身板能不能成功。

  但是如果朝鲜引入夏朝的势力,那么东虏对待力量就不一样了。

  如此一来,最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解决就不知道了。

  他登基以来,就与朝臣商议过北伐之事。

  只是他明白的很,他虽然嗓门很大,但是北伐之事,不过是一个政治口号大于军事行动,他不过是以北伐的名义,整顿朝政军事而已。

  在军事方面,他以北伐的名义整顿了三万精锐,这三万精锐之中,有一万骑兵,都直接隶属于中央朝廷,也就是他手中。朝鲜并非没有兵力,只是朝鲜地方权力很大,很多兵力都没有在朝鲜王手中。

  在当初日本打过来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起义兵,所谓义兵到底是什么兵,其实大家都明白的很。

  这也是他不看与朝鲜上下反清情绪做对的原因。

  有这三万精锐,北伐或许不成,但是加强朝鲜朝廷的权力却是可以的。

  在财政之上,就是大同米的实行。

  究其大同米的本质,不过是赋税而已,就是朝廷按亩收税。但是这样在中国早就实行的政策,在朝鲜提出已经有二三十年了,已经推行不下去,简直是困难重重。

  朝鲜王以北伐大义做这件事情。只要朝廷手中有兵有钱粮。即便不北伐也能压制住朝野上下的时候。北伐的名义也就可以休矣。

  倒不是说朝鲜王对多尔衮多满意,而是审时度势,不敢自不量力。

  而今与夏朝联合,这假北伐变成了真北伐。他心中忐忑之极。

  “陛下,”赵老大人说道:“而今选择之权,不在朝廷手中,而在东虏手中,东虏步步紧逼之下,陛下即便是忍了今日,忍了明日,难道能一直忍下去吗?而且以臣之意,并非真得引夏朝兵来,而是让东虏知道,我们有这个选择。”

  “到时候,东虏自然知道不敢欺人太甚了。”

  朝鲜王眼前一亮,说道:“如此真合朕意。”

  这才是他的本意,最后是保持现状,让他坐稳这个王位,将来真有实力了,未必没有北伐的那一天,如果没有实力的话,这北伐不过是嘴里面说说而已。按原来的历史之中,这位朝鲜王的算盘打得极好,甚至最终也达成所愿了。

  他一面在朝鲜士大夫面前大喊北伐,以北伐之名推行各种改革,比如说大同米,大同米的改革就是在他的手中彻底完成的。在朝鲜人的历史之中,这位朝鲜大王也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一位。

  庙号孝宗。

  孝宗这个庙号,相当不错,可以看出朝鲜人对他的评价。

  但是他喊了一辈子北伐,但是从来没有一兵加于清廷。

  如今的局面却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