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五章 澎湖海战三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澎湖海战三

  施琅如何决断,郑成功不感兴趣。

  或者说,郑成功已经没有这个功夫想这个。

  因为此刻战事正急。

  郑成功本想缓上一缓,却不想荷兰人心思比郑成功还急,荷兰人昨夜夜里航行,与郑成功擦肩而过,等郑成功撤回澎湖的时候。正好看见荷兰人正在进攻澎湖。

  欲救台湾,先攻澎湖。

  荷兰只要能控制澎湖,则郑成功的台湾攻势,就不攻自破。卡尔的眼光与决断,不可谓不毒。甚至一场决战,正中卡尔的下怀。

  故而双方一接触,就好似干柴碰上烈火,撞在一起。

  就在澎湖主岛与西屿之间的海峡之中,这一场大战就展开了。

  郑成功船队从南向北航向,乘风而来。而荷兰人本已经准备炮轰澎湖岛,但是郑成功突然出现,让他们不得不临时变阵,于是从北向南航向。

  双方相向而行。

  炮声连连,一声接着一声。

  说实话,这样的战事郑成功也有一点发憷。他并非没有指挥过海战,但是之前的战事,全以接舷为上,而这一场战事,却是以火炮为先。

  这种战事比接舷战,还要惨烈。

  双方相距里许,纷纷发炮。每一艘船上,都有大大小小几十门,此刻双方投入在数百门大炮。与在西方即将爆发的英荷海战,双方投入大炮过万门大炮相比。是有一些少,但是整个东亚战场,却也是少有的。

  不得不说,虽然说少了刀兵相接的残酷,但是大炮对轰的残酷,丝毫不弱。

  虽然双方都在移动之中,火炮命中率虽然不高,但是在里许之间,威力相当大。每一发炮弹打在船舷之中,都是木屑纷飞,一颗颗就好像是子弹一般,打在人身上,就是一个血洞。

  如果说人被炮弹打在身上,根本就是尸骨无存。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双方船舷材质不一样了。

  荷兰船都是整根木材所建的,但是夏军的船只材质却不一样。

  原因很简单。

  经济性。

  因为在整个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那种非常大的原木,只有在云贵之间的深山老林,还有辽东的原始森林之中才有。

  在长江下游却没有多少大木。

  所以想要整个的木头用来造船,代价非常之高。高到几乎无法忍受。

  明清之间,皇帝想修皇宫,就必须在西南深山之中采木。就要花费数十万之多。

  虽然其中有从西南运输到北京的运费。但也看得出来,其中花费之大。

  郑家是商人。郑芝龙并非不知道荷兰人的船好,但是从商人角度来看,经济性上,福船却胜过夹板船。

  虽然郑氏修建了这样的船只,但所用的决计不是整根原木,虽然以传统中国木匠工艺,用木头拼凑在一起,与原木在外观之上,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说,在一般性质上,也没有任何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大炮的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