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五章 水火之力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细槽,然后在细槽里面镶嵌了浸油的麻绳。

  再将滑块放进铁桶之后,那个滑块,如丝合缝地贴在内壁上,再拉着滑块后面的长柄上下拉动,滑块便可在铁桶之中,顺畅地前后滑动。

  再加上,这个铁桶的底部有一个圆洞,而铁桶的上面,除了有一个刚好穿过滑块柄的的上下洞之外,也另外开有孔洞……

  想想那模样,立即让章大炉想到另外一样东西:风箱!

  只是,这东西却不叫风箱,而叫汽缸!

  中间的滑块,叫活塞!

  而活塞的柄,自然也是有名字的,叫连杆!

  那个铁轱辘,则叫飞轮。

  只是,他将这几样东西做好之后,便让吕奇拿走了。

  随后,他便来了宝安,后续的工作,就不知道了。

  他自然不知道,在后世,有一个叫瓦特的,他改良的蒸汽机,大概就是这个模样。

  其中,关键的部件,正是汽缸、活塞、连杆和飞轮等。

  其余的部件,包括换向器、调速器、冷凝室和活动连杆等,对加工的要求就要低了许多,倒是对安装和调试的要求更高。

  所以,接下来的工作,便交给吕奇了。

  这段时间,吕奇在泉州做的主要工作,便是调试这蒸汽机!

  当然,调试的难点,说来也是可笑,那就是如何防止漏气!

  在后世,对于低压蒸汽的密封,简单得可以,到大街上随便抓个人,就可以搞定。

  可在机械加工精度低,却又没有橡胶的时代,密封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首先,从锅炉出来的蒸汽,在通向汽缸的时候,需要经过多级的管道。在没有无缝钢管的年代,这管道本身就可能会漏气!

  在尝试过木头、铸铁、熟铁等不同材料后,都不理想,最后,使用的是铜管。

  因为相比之下,铜管是最容易制备的,而且铜的质地较软,就算接口处存在间隙,可以在接口外面用铁法拉压紧的方式,让接口贴合。

  可就算这样,接头处,还是会不住地咝咝地到处漏气。

  所以,整个管道外面又用厚厚的火棉包裹,然后再用布缠紧。

  采取了这么多办法之后,才让锅炉中出来的高压高温蒸汽能顺利地抵达汽缸中。

  可是,为了要驱动往复式的活塞,联动的换向器,是必不可少的。

  而这换向器闭合时候,如何防止它在换向的时候漏气?

  这又只能是慢慢想法子了!

  呵呵,这其中需要解决的细节,就是这般看似不经意,却无比地繁琐。

  也是亏了吕奇的耐心好,才终于将这一系列的问题,逐一解决,让这蒸汽机,终于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台可用的蒸汽动力机!

  当然,虽然是动起来了,可实际能输出的功率,却是并不怎么大!

  根据吕奇的描述,大概也就是十几个千瓦的样子。

  这相当于是什么水平呢?

  可以用后世的汽车的发动机来类比一下。

  在后世的一点五升排量的,自然吸气的四缸汽油发动机,其体积尺寸,大概就是半米见方的大小,功率可以达到八十千瓦或者更高。

  而这个蒸汽机,单是飞轮,就比一人还要高,就算不算锅炉,其余部件都加在一起,有一间房子那么大小,可功率却只有十几千瓦。

  这个动力水平,在王延兴看来,自然是低得不要不要的。

  可就这水平,在唐代,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了!

  王延兴也暂时不做更多的要求,现在只求它能稳定地工作。

  毕竟在接下来在连续的运行过程中,是不是又会出什么幺蛾子,暂时是不得而知了。

  可即便这样,就在这台蒸汽还没完成调试之前,王延兴又下令,让铁器制作所和熔铸场,又投产了十套汽缸、活塞和飞轮。

  生产好之后,会全部运到这里来。

  运到了之后,也会全部装在这个机械厂的动力室内。

  然后再用天轴,将蒸汽机输出的动力传送到每台设备上。

  王延兴一边走,一边解释,让章大炉在期待之余,又觉得肩上压力重重的。

  他可不是罗二那油条!

  正想到罗二,就看到外面来人通报,说罗二竟然突然跑过来,说是有急事要求见招讨使!

  有急事求见自己?

  王延兴一阵纳闷,自己不是刚刚才从他那边过来的吗?

  回到唐末当皇帝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