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四章 缅甸之行(二)_风起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有!”冈村宁次点点头,“要我是支那军队的指挥官,就不会进攻重兵防备的长江下游,而是进攻兵力薄弱,适合机械化部队推进的黄河流域。

  而且支那第一战区之前损失较大,支那人不可能坐视不理,不然也不会让卫立煌来担任指挥官。”

  说到这儿,冈村宁次也觉得有些讽刺。想当初,他们的部队进攻中国,都仗着机械化的优势所向披靡,而中队则是依托长江沿线的复杂地形,死死地拖住了他们的军队,逼迫他们不得不跟中队在长江流域作战。

  但现在反过来了,中队的机械化程度比他们强{平均水平不如,只是第1军、第5军等少数部队},特别是第一战区的中队有几支部队配备了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而黄河流域恰恰适合这样的部队机动。

  “那我们防守重点是放在长江下游,还是黄河下游?”松井太久郎有些纠结了。

  “不好选择。”冈村宁次不断摇头,便把原因说了一下。

  要是重兵防守黄河下游以及陇海线等地,势必会削弱长江下游的兵力,而中国第三战区就在旁边,看到防守薄弱的下游地区,肯定会发起进攻。可要是重兵防守长江下游,中队很有可能切断津浦线,那样长江下游的部队就跟华北的部队失去了联系。

  松井太久郎眉头紧皱,“支那人会想到进攻北方吗?据我所知,支那政府中进攻我们所在的南京呼声很大。”

  “要是没有李恪,支那军队或许会直接进攻南京等地。可是有他的存在,这就不好说了。”冈村宁次摇头道。

  “这个李恪,实乃帝国大患。”松井太久郎咬牙切齿道。

  “现在说这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冈村宁次无奈道,“我们应该想办法挽救帝国于危难之中,我不希望我是最后一任派遣军司令官。”

  要是抛开国家和民族因素,冈村宁次其实还挺佩服李恪的,他甚至想跟对方交朋友。他跟李恪打交道,是从武汉会战开始,他就领教到了这位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中国将军的厉害之处。虽然最后他在武汉会战中击败了李恪,并占领了武汉,可他知道,这场大战没能消灭中队主力就已经输了,漫长的补给线和宽阔的占领区将会是日军的噩梦。

  果不其然,在随后的随枣会战中,日军的弊端就暴露无遗,最后失去了随枣会战的胜利,还丢失了豫南。可以说冈村宁次卸任11军司令官是带着遗憾而去的。

  ‘最后一任司令官’这几个字眼让松井太久郎突然患得患失起来,“我们有办法避免吗?”

  “有!”冈村宁次肯定道,但其接下来的话就让松井太久郎刚刚燃起的希望破灭了,“除非大本营向派遣军增加至少15个师团用于防守山东、苏北、皖北一带,派遣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