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回家(二更)_风起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几十个府里的下人每人都包了一个红包,一人十个大洋,一下子送出了几百大洋,可见老爷子有多开心。

  由于李恪离家十年,有一些方面跟小时候不太一样,包括性格、习惯上面也都变化很大。不过他的家人觉得很正常,毕竟一个人在国外待了十年,从十几岁就出去了,变化大也很正常。

  看着自己的家人没有怀疑,李恪心里大松一口气,经过一顿午饭的时间,他也跟自己家里人熟络起来了。毕竟他有着这一世家人的照片,也有着那些记忆,虽然十年没有在一起,但从十年间数十封信也能了解到家里不少事情。

  李恪一家不是重庆府本地人,而是属于川东绥定府大竹人,甲午年因为祖父升职带着一家迁居重庆,后面就一直定居在了重庆。虽然李恪祖父把家安在了重庆,不过大竹老家仍然有产业以及老宅,每年李恪的父亲都还会回去居住一段时间,只是这些年经常打仗,回去的就少了。

  李恪祖父是光绪年间的举人,家里也算是一个大地主,在老家就有千亩良田,也算是富甲一方。除了在老家那边有着产业,重庆这边也有不少产业,不过良田也就数百亩,赶老家差多了。

  李恪家的产业主要是一个纺织厂,谁叫大竹产麻,而且还是苎麻。

  苎麻是各种麻类纤维中,纤维最长,强力最大。具有细长、强韧、洁白、有光泽、拉力强、耐水湿、富弹力和绝缘性等特点,可织成夏布、飞机的翼布、渔网、麻袋、地毯,甚至是火药、高级纸张等。

  在这个时候人造纤维并没有出现的时代,苎麻纤维的商业价值还是挺大的。因此李家具拥有一个苎麻纺织厂,几年前就拥有着数百工人的在里面工作,虽然赶不上什么大生纱厂之类的大厂,但对于李家这种家庭来说,每年有着近十万两银元的收入,也算不错的。

  由于数年前因为痛恨四川内战不断,同盟会以及后面的国民党内部勾心斗角,他就辞去了政府的官职,在家里修身养性。现在家里的产业也都由李恪的大哥在负责打理,老爷子也不怎么过问这些事。

  不过,由于前两年李恪从美国先后共寄回20万美元,李家的产业也变大了不少,先是建了一个火柴厂和自来水公司。除了之外,还把家里的纺织厂扩大了规模,变成了拥有上千工人中大型纺织厂,生产的产品在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占据了不少市场,成为重庆地区最大的纺织厂。

  “兴华(李恪的原名),你这次回来真的打算去南边的广东政府开办的军校去教书?”

  书房里,李父坐在红木椅子上平静地问着李恪。只见他的这位父亲,虽然衣服的颜色是深蓝色,并不鲜艳,但是这衣服的料子却是上好的丝绸做的,穿在身上十分得体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