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结果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被日军攻入澳大利亚的举动搞的是焦头烂额。

  面对着整个不利的战局,已经快要火上房的美英两国。不断要求眼下所有对日作战国家和军队之中,距离日本本土最近的抗联,加大对日军的空袭力度,以尽可能的削弱日本本土,支援太平洋战场的实力。

  皮尔逊与罗斯的催促,让杨震很反感的同时也异常的头疼。现在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损失也一样不轻的抗联航空兵,眼下无论是飞机、空地勤人员,还是航空燃油,甚至是航空炸弹几乎是无所不缺。

  别说满足不了美英的需要,就是自身的防空需要,也只能暂时转交给地面防空兵。之前担任防空任务的米格三战斗机,除了战损无法补充之外。相当一部分飞机,因为苏德战争爆发之后零部件已经无来源,在损耗过大且无补充的情况之下,已经无法撑起北满的天空。

  苏制飞机发动机本身就使用寿命短,再加上高强度的使用,原有随机进口的备用发动机早就消耗余烬。现在自顾不暇的苏联人,在自己是都都尚且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之下,根本就没有精力向抗联继续出口飞机发动机。

  而自行的仿制工作,却因为缺乏技术人员和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样一款并不先进的飞机发动机,仿制工作进展相当的缓慢,迟迟拿不出合格的产品来。仿制出来的发动机,功率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二,重量则增加了百分之十。

  最关键的是使用寿命,还不如原型机的三分之一。甚至有的发动机只飞一个起落下来,发动机就报废。虽说仿制出十多台,但是航空兵根本就不敢接收。这样的发动机装上飞机,那是对飞行员的犯罪。

  缺乏的不仅仅是备用发动机,刹车片、机轮、螺旋桨、机体内的管线等等关键备件,几乎是没有不缺的。一个工业基础薄弱,无系统工业体系支持的国家,想要维持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就是这么艰难。

  那批米格三战斗机,现在只有三十多架还能飞行。剩下没有战损的飞机,不是因为零部件缺乏,就是因为发动机使用寿命已经到了,无备用发动机可更换,而只能停留在地面上,成为还能飞战友的零部件捐献者。

  按照抗联航空兵的战术,高空性能优秀的米格三战斗机,主要是承担大后方空中防御。前线制空权争夺,由装备的美制战斗机承担。米格三战斗机部队无法升空作战,大后方的防空任务只能由地面高炮部队承担。

  在此次作战之前,抗联就从前线抽调回五个五七高炮连,十六个三七高炮连,以及二十一个高射机枪连,四个探照灯连,调回大后方加强后方防空力量。以弥补空中力量瘫痪,造成的防空缺口。

  相对于米格三战斗机已经无法升空作战的窘迫境地,美制p四零和p三九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