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营的算计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队,加上配属的独立工兵、重炮兵、装甲兵,以及地面防空兵,日军投入在澳大利亚战场上的兵力也四万多人。兵力上的一次性投入,可谓是相当的不足。

  而在火力上除了从菲律宾拆卸下来的四门美制二百四十毫米岸炮之外,口径最大的火炮就是四门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五门四年制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即便连配属的独立炮兵都算在内,山野炮加在一起也不过七十多门。

  日军在澳大利亚战场投入的兵力不足,除了东南亚战场整体数量处于劣势的日本陆军军,面对着英美澳三国其实也是三流的守军。风卷残云一般的战果,让日本陆军上下对曾经有相当兵力参加东南亚作战的澳大利亚陆军,都相当的轻视之外。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日军无奈的选择。日军战线拉的太长了,运输能力又有限。兵力扩充的速度,跟不上占领区的扩大。占领区需要兵力保护,清剿被打散的同盟国军队,控制和巩固新占领区。后方的战略重点部位,就像台湾也需要重兵防守的。

  还要保证在中国战场上已经不能在稀释的兵力总数,外加保持南满还要保护南满工业区关东军的实力,这都是需要大量的兵力和装备的。在又不能影响国内正常工农业生产的情况之下,日军眼下在太平洋战场上多少有些捉襟见肘。

  而且南太平洋战场上,主要是以岛屿争夺战为主。这些热带岛屿风景都很是不错,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绝大部分岛屿都没有自持能力。甚至有一些小一些岛屿,连农业生产都没有,当地的土著还是过着渔猎生活。

  即便日本人按照精兵的标准训练部队,但是在精锐的兵也要吃饭,打仗也要用武器弹药。在这些岛屿上作战,所有的物资都要千里迢迢的从大后方转运。这些即便有些土著居住的岛屿,也没有粮食可供日本人使用。

  日本人就算在有忍耐力,在战场上在习惯就地征发。可在没有地方去征发,也没有人种地的情况之下也只能通过海运,向作战地域补充粮食、弹药,工程人员外加机械设备,有时候甚至还有淡水。

  手伸得太长的日本人,只能在除了东南亚之外的太平洋岛屿上,尽可能的部署缩编的师团。这样可以在基本保证各个师团基本战斗力的情况之下,尽可能减少后勤方面的压力,保证部队的供应稳定。并腾出吨位来,一次性尽可能多的将物资同时运上岸。

  因为在到处都需要补给,到处都在与美英澳军作战,距离本土又几千公里的情况之下。谁也不知道下一波的补给,会在猴年马月抵达。不一波尽可能的带齐,万一运输船队被击沉怎么办?难道让士兵啃着野草,去与那些可恶米英鬼畜拼刺刀?

  没办法,一个整编师团的确战斗力强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