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战汤原(3)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毁敌方的炮兵。一边暗骂满洲国军的无能。两个团的兵力居然被对手如此轻易的给打垮了不说,还丢掉了近七成的兵力。而从守军出击的兵力看,对手最多不过是一个营的兵力。一个旅居然被一个营给打垮了,这种军队还要着有什么用?

  小林浅三郎少将到底是日军陆军大学的高材生,反应速度绝对是一流的。他从对方重炮虽然有些凌乱,但却是相当准确落点中敏锐的发现,对手在自己附近一定埋伏了炮兵观察员。有了这一点发现的小林浅三郎少将立即不惜抽调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对自己身边展开了地毯似的搜索。

  实际上小林浅三郎的嗅觉还是很敏感的。的确,郭炳勋为了保证初学咋练的重炮兵至少在理论上能打的准,在日军预定的集结地周围布置了炮兵观测员。不过这个观测员所在的位置并不在法司河以北,而是在河的南岸一座可以俯视河两岸的相对高一些的山头棱线位置上一个极为隐蔽的位置。

  由于地形的限制,除了炮兵留在了河南岸之外,日军步兵的进攻出发地只能选择在法司河北岸相对较平坦的地区。这样一来,日军所有的阵地都暴露在了这个观察哨的眼皮子底下。可谓是一览无余。

  这个专门用来校正炮火准确度的观察哨是由一个炮兵观测员与一台五瓦电台,以及由侦察营抽调的一个全部装备了兵工厂刚刚生产出来的冲锋枪的班组成的。他们的工作实际上很简单,整个群策山地区周围,早已经按照以群策山为中心,成三百六十度,预先划分好了射界。

  他们需要做的只是按照日军所在的位置,提供例如九十度五号地区偏南五百米等一些在地图上很容易便可以找到具体位置的简单坐标就可。甚至连射击标尺都不用上报。

  这个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正规炮兵训练,尤其是一名合格的炮兵观察员的培训可不是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无奈之下,杨震只得琢磨出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方法。就是以群策山为中心,将周围二十里范围之内,化成三百六十度的一个圆形。

  以中心仓库的坐标为基准点,又将这个圆形平均划分为四个九十度的区域。而这九十度所包含的范围之内的所有地形,又被平均划分成九十份。每一份都代表着一度。每一度的地域之内都会寻找一个或是几个明显的地貌作为基准点,并在地图上编好顺序。像这个南侧的位置,就是以法司河的走向为基准点。

  这样一来,炮兵指挥员只需要根据观测员上报的诸如三十七度偏南五十米之类的数据,便可以在地图上轻松寻找到敌人的位置,进行远距离火力覆盖。这样一来虽然过程繁琐了一些,但无疑解决了炮兵培训时间短的难题。

  不过这种方案只能在防御作战时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