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二章 战争就是风险_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久战疲惫的自己部队,能不能顶得住日军新来的生力军反扑,恐怕就连自己都无法保证。所以对于两位老帅的谨慎态度,杨震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两位老帅的担忧,杨震同样也清楚。但是理解,并不代表他会完全的接受。

  他认为自己的思路尽管风险极大,但只要计划缜密还是相当有可行之处的。而且选择绥远为主要目标,要比选择察南实际上可能遭遇的风险会更小。与察南相比,绥远实际上在日军整个战略位置上重要性还是差了一截。

  绥远大部分的地区地形平坦,地瘠民贫、物产除了牛马羊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东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煤炭与钢铁和稀有金属生产基地,那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而且包头的稀土矿,此时还远没有利用起来。与镍铬等军工生产所需重要的矿产资源相比,眼下稀土的使用率还是比较低的。

  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有航天工业。航空工业和电子工业,也远没有后世发达,对于稀土的需求量还远没有后世那么的多。在资源和物资上,绥远对于日军来说,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

  他们抢占绥远大部,除了以便从北面对陕西以及整个大西北形成威胁。在需要的时候与山西方面日军对陕西形成钳形攻势,南北对进进攻陕西。以及取得经绥西,向宁夏、甘肃进攻的通道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大华北方面军整个战略防御的纵深,以及保证晋西北的安全。

  除了一定的战略因素之外,绥远恐怕在日军在华北的整个战略上,重要性远不如与晋北山水相连,实际上是整个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而且盛产煤炭,尤其是号称中国煤都的大同北方屏障的察南地区。

  这一点可以从日军蒙疆驻屯军主力,都摆在张家口至外长城一线。整个绥远广大地区,只有一个人数并不多的骑兵集团可以看得出。相对于粮食不能自给的绥远,与关内山水相连的察南地区,在日军的整个战略版图上,要重要的多。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点很微妙的原因也未必不是没有可能。按照重庆方面的划分,整个绥远都是第八战区的地盘。而在皖南事变之后,以日军的情报收集能力,他们不会觉察出目前国内政治气氛已经远远不如抗战之初,国共之间的裂痕已相当的深了。只是因为有了日军这个共同的敌人,而没有公开的撕破脸而已。

  选择绥远为主要目标,说不定期待着中国人自己大打出手的日军,还会乐见其成的看到双方为了争地盘冲突。甚至为了有意识的故意制造两军矛盾,有可能放弃对其并非至关重要的绥远。

  尤其是在眼下日军在整个中国的攻势,已经实际上成为强弩之末,已经没有能力向中国西北内陆进攻的情况之下。在国内政治风云相当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