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三章 序幕(9)_回到明朝当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虽然弱宋被欺负的够呛,还被蒙古人亡了国,但那是弱宋的事,很不与大明相关。

  自从大明太祖提三尺剑赶跑了蒙古人,对异族的自信,对华夏文明和武力的自信就又回到了整个民族的心中,而泰西人却被大明击败过好些回了,一个地方督抚就能调集大兵,把这些大鼻子的夷人给打的落花流水。

  这些人都不是大明的对手,为什么还要学他们的阵法?

  以堂堂正正之师,讨流贼灭东虏,岂不更好?

  戚继光的余辉犹在,军中不少人是戚少保的信徒,甚至可以说是看着戚少保的兵书长大的也不在少数。

  但没有办法,戚继光是一个天才将领,是一个难得的帅才和将才的结合体。论将才,他能发明演练一个个实用的小阵势,明军和倭寇的战损比实在是太惊人了,从兵器到配合,甚至是伙夫的配给,戚继光全部门清,这样的本事,已经是常人所难能及了。

  至于为蓟门大帅时掌十万兵,发明车阵,修城池敌台,在蓟镇多少年,蒙古人就消停了多少年,虽然不似李成梁那样有不少的人头上缴,但谁敢否认戚继光在蓟镇时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这样的人,自然是帅才。

  他的练兵策没有被允许,实在也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不然的话,京营真的如戚继光打算的那个重练重编,恐怕历史将会是另外一副样子了。

  戚继光这样的全能不是一般人能学习的,而以明军的现状,要练出一支能用正经的明军战法,并且堂堂正正击败清军的强兵……朱慈烺持非常悲观的态度。

  李自成的主力够强了,一片石不说了,清军是突然袭击,但潼关之战李自成是调集了大半的主力,与多铎一部恶战多曰,依靠潼关地利仍然多次失败,不管是包抄还是突袭,均是以失败告终。

  这么一个身经百战的统帅,战斗经验不可谓不丰富,麾下将领也全部是身经百战,部下老卒也是百战余烬,结果如何?

  有现成的例子在,就算朱慈烺自己把自己往李定国的水准上拔高,但多铎又不是尼堪,现在的八旗兵也不能和十来年后的八旗兵相比!

  “张全斌这厮,练兵练的不坏!”

  一直在马上观看营方阵对抗的朱慈烺,终于缓缓点头,向着魏岳等人道:“我看曹庆顶不了两下吧。”

  现在张全斌阵前火铳手一直不停的施放着火铳,发射火铳又不需要太多的臂力,一场战斗打下来放了几十枪也是很稀松的事,现在对面的弓箭手全部退下,在横列两角的火铳手更是不停的向着施压,手中的火铳噼里啪啦的追赶着那些后退的弓手们。

  按以往的经验,再过一会儿重甲步卒们冲上来时,在五六十步左右的范围,将会被判定有严重的损失。

  就算士气高昂,将领约束力强,在损失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