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9章 龙舒_骑砍三国之御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俱都轮廓不清,入眼更是灰茫茫一片,不过毕竟是本地土着,看了好一会儿那乡汉双眼一亮,忙给黄忠指道:

  “将军请看,前面那山名叫敲羹山,过了此山离龙舒便只有三十里了。”

  “敲羹山?”

  黄忠闻言一怔:“此山名字为何如此古怪?”

  那乡汉挠了挠头:“这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意思咱也不知。”

  黄忠不是本地人,那乡汉则是草芥,自然都不知道此名得于羹颉侯刘信,且龙舒相最初亦是属于他的封地。

  刘信是刘邦长兄刘伯的儿子,早年贫贱之时,刘邦常寄住在刘伯家里,单是一人寄住倒也罢了,他还时常呼朋唤友,邀请一些狗肉兄弟一同来家里吃饭。

  久而久之,刘邦的长嫂,刘信之母便很是嫌弃,于是每当刘邦与客人一来,就假装羹汤吃完,故意用饭勺碰刮锅边发出声响。

  这等情况下,那些宾客哪还不知什么意思,纷纷识趣离开,刘邦因此对大嫂暗生怨恨。

  后来刘信跟从刘邦投身军旅,屡立功勋,结果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唯独不封刘信,最后还是“太上皇”刘煓开口,才勉强给了个羹颉侯。

  羹颉本乃是山名,却位于河北冀州,与刘信的封地相隔十万八千里,且两汉从无以山名为侯的封号,故此后人大都认为刘邦是借机讽刺当年刘信母亲用饭勺刮锅边逐客的旧事。

  所以刘信的这个“羹颉侯“其实算是受母连累,更不太好听。

  敲羹山却是全然相反。

  刘信得了封地龙舒后,兴修水利,阻河筑堰,发展农耕,又加筑乌羊、槽牍堰,谓之“七门三堰”,灌田足有八万余亩,算的上造福一方,遗泽后人。

  百姓感恩于此,便将县旁的一座大山改名“敲羹”,既是表明刘邦给龙舒选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宗室,更意指刘信为他们打开了生路。

  “过了敲羹山便离城三十里了么?”

  黄忠思忖片刻,环顾左右道:“连日赶路,兄弟们都辛苦了,眼见龙舒便在眼前,且再加把劲,传令,立即去去那敲羹山下,先寻个躲避风雨的所在,咱们略作休整。”

  “喏!”

  一旁的都伯问道:“将军,那咱们何时攻城?”

  黄忠沉声道:“便在今夜!”

  今夜?

  那都伯仰头看了看天,此刻已是黄昏,离入夜也没多久时间了

  迟疑了片刻,那都伯谏言道:“黄将军,咱们迎冒风雨,长途跋涉,数日来已连行三百余里,哪怕左右皆我天军老卒,区区几个时辰,怕也是缓不过劲来,今夜便开始攻城,是否太过急切了?”

  迎着黄忠侧目望来的眼神,那都伯续道:

  “反正我军已然赶到,也不急在一时。以末将之见,不如干脆休息一晚,明日破晓攻城不迟!”

  “明日太晚了。”黄忠摇头道:“先贤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