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7章:这次就让我任性一次吧!_风起黄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较于大汉帝国内部的动荡,还有凉、幽两州的混乱,如今的并州真的可谓称得上是太平乐土。

  北境之兵连番的胜利,也给那些愿意追随杨皓轩的民众带来的极大的鼓舞。

  并州境内的豪强世家本就被匈奴清洗了一番,还剩下的豪强世家只能选择了进一步的妥协。

  随着杨皓轩统治并州的时间逐步的延长,外围的环境逐步的安定,治下的百姓也越来越相信杨皓轩。

  因为现在的并州官府无论是征收的钱粮,还是提供的保护都要比丁原在并州时好上数倍。

  往日里那些凶神恶煞的官吏,那些趾高气扬的豪强,那些为非作歹的恶霸,在杨皓轩的治下,变的十分罕见。

  每过半月,总有胳膊上绑着红巾的天策府监察,或者带着军兵的执法队路过乡聚,向百姓寻访,有没有发生恶事,并为其处理纠纷。

  现在的并州还是处于军控状态,城邑最为严格,乡聚次之。

  秦汉时期,乡里实行的制度一直“三老制度”,现在已经算是名存实亡了。

  三老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他们一开始指的是朝廷任命负责在乡间教化乡民的乡官

  《礼记礼运》记载: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追根溯源,三老制度的出现源自于宗法制和尊老敬老礼法观念的发展。

  《汉书·高帝纪上》云:“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

  古人受宗族观念影响,同姓的村民往往会聚族而居形成村落,因此,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般对族人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依靠三老完成基层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是儒家理想化的一种乡村社会状态。

  西汉中前期的时候,汉朝施行黄老无为的国策,在这个阶段,三老在地方上便等于官方的代言人。

  汉王朝借助三老的威望、能力,协调不同地区民众之间的关系,这种柔和的政策远比秦朝迁徙六国民众到其它地区来得温柔,它体现了官方对于地区民俗的尊重,很容易赢得民众的好感。

  汉朝中后期,三老的职能便偏向于吏化,也就是说,三老的自主性有所下降,但其所具备的官方权威性得到进一步深化了。

  三老制度当时看来,确实是有助于乡里的管理,但久而久之,三老的职位也被那些豪强世家把控,原本的良政经过了数百年的变化,已经逐渐变成了恶政。

  但是现在的并州,自然是不能任用那些豪强世家,所以荀彧也想到了一个办法,而且这个办法不仅可以解决现阶段并州官府治理乡里的问题,也是一个可以妥善安置伤兵的办法。

  连番的与塞外胡人征战纵使颜良文丑大半取胜,但也给并州军留下了大量的伤兵,这些伤兵,不管是于情还是于理,荀彧都不能弃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