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节 讲武学院_凤穿残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就不可能有闲钱养士。

  想到这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的孙权,二话不说便结了帐。拉起鲁肃的手道,“百闻不如一见,子敬既然如此看好讲武堂、尊经阁,不如吾等这就去瞧个究竟。”

  这会儿的孙权并不知晓,就在他兴致勃勃地赶往讲武堂的同时,蔡吉正在府内与郭嘉、崔琰、徐岳、田丰、华佗五人探讨讲武堂的未来。

  “建讲武学院”

  “是。孤打算在城外莱山脚下,为讲武堂内的八百士子另建一所学院,以便分家授课。”蔡吉环视了一番在场的崔琰等人。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蔡吉在北征之前已经将讲武堂扩建了一次。不过那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扩招学童扫盲。直到这次回到龙口,看到那前来求学的八百多名士子,蔡吉意识到时机已到。是时候在东莱建一所高等学府来进一步推行她的“道统”。

  众人一听蔡吉有心扩大讲武堂的规模立马都来了兴致。但见崔琰抚须探问道,“不知主上打算如何分家授课”

  “孤要在讲武学院分设儒、道、法、医、兵五家授课。其中儒家结合君子六艺,又分四书、五经、算术、礼乐、历法、御射六科。修完四书、历法、算术三科者为生员,修齐儒家六科者为文士。凡入学者皆需先取得生员资格,方可选投道、法、医、兵四家。”蔡吉边说边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展开在了众人面前。

  图纸上画的是蔡吉根据她后世母校格局设计的讲武学院。但崔琰等人对此等跨时代的规划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田丰更是连看都没多看一眼图纸就直接向蔡吉问道,“哪四书那五经”

  “四书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蔡吉答道。

  其实汉朝的官学已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一说。汉武帝就曾设立五经博士,从而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而四书则是由后世宋朝的儒学大师程颢、程颐、朱熹所归纳提倡。其中《中庸》和《大学》是《礼记》中的两篇。二程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

  出于对儒学的尊重以及对儒林势力的安抚,蔡吉将四书与算术和涉及天文地理的历法一起列入了预科科目。同时如此设定也在无形中将儒学定位成了预科教育,大有破除汉武以来独尊儒术的架势。当然在场的众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名士,听罢这一连串的书名之后,不用蔡吉多加解释。便已明白了她的用意。

  只见崔琰、田丰、华佗三人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