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二十八章 李世民的御下之道_大唐:我真不想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归根结底,只能说李承乾的计划实在是太‘骚’了,即使是传承千年的世家也熬不住那种折磨。

  “既然如此,那么这件事就交给崔先生负责了。”

  露出一丝笑容,李世民又看了一眼崔玉:

  “等到倭国归降以后,清河崔氏可出一名尚书。”

  没错,就是归降,这也是李承乾计划的主要目的。

  实际上李承乾的计划还是很简单的,只要稍微思考,就能想通这其中的各种关节:

  借助渡边一三购买奴隶的机会,将作为大唐精兵的‘破阵军’输送到倭国。

  接着,再由这些破阵军的士卒在大唐的支持下发起一场暴乱,之后只需要等着倭国主动向着大唐求援就可以了。

  用嘴简单的话语来说,李承乾的计划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

  获得一个插手倭国事务的理由!

  毫无疑问,没有什么比倭国主动求助更好的借口了。

  只要大唐的军队踏上倭国,那么相信倭国国王很快就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当然,就算倭国国王不够聪明,到时候也能帮他们找到一个聪明的国王……

  “多谢陛下!”

  李世民的话语刚刚出口,崔玉的脸上瞬间便露出了激动的神情:

  “陛下尽管放心,小人及家中族人一定尽最大努力完成此事!”

  由不得崔玉不激动,自从世家彻底失败之后,朝堂上属于各个世家的声音也逐渐的减少了下来:

  就连之前的一些亲近世家的官员也逐渐与他们断绝了联系。

  若是清河崔氏的族人中能够在这时候多出一名尚书,那么他们将会真正的成为五姓七望之首!

  “对于崔先生的能力,朕当然是不会怀疑的。”

  听到崔玉的话语,李世民同样露出一丝笑容。

  让世家之人重回朝堂,这是他经过与杜如晦等人的讨论之后做出的决定。

  不管怎么说,世家的人才还是很多的,既然属于世家的威胁已经解除,那么这些人才自然不能浪费。

  相信有了清河崔氏的珠玉在前,其他几家对于大唐的忠心也会提升不少。

  “陛下,应国公携其弟一并求见。”

  就在李世民还打算与崔玉寒暄几句拉近感情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老太监王德的声音。

  “应国公?”

  稍作迟疑,李世民这才想起武元爽和武元庆二人的身份:

  “他们怎么来了?”

  “这……”

  迟疑一下,王德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古怪:

  “回禀陛下,听应国公所言,他们是为了……告御状。”

  回话时王德不由得想到了武元庆兄弟二人的惨状,正在说话的嘴角忍不住一抽。

  “陛下,不如崔某先告辞一步?”

  “不必!”

  挥挥手阻止崔玉的离开,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崔先生正好可以一同听听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一位国公前来告御状。”

  话语落下,也不等崔玉说话,李世民的声音已经传了出去:

  “带他们进来吧。”

  ‘适当的让下人知道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同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忠心!’,这是李世民的御下之道。

  “是!”

  李世民的话语落下,王德的声音也在外面响了起来:

  “陛下已经同意了,应国公请进吧。”

  话语落下,王德还亲切的帮‘身负重伤’的武元庆推开了老李的书房的木门。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