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六十六章 伐梁之策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标点符号,开篇就是“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

  随意翻看了几行,顿觉眼花缭乱,加上王师范这一笔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你直接说吧,朕听着。”李晔又把奏表换了回去。

  王师范看了一眼李巨川。

  李晔道:“无妨,下己亦是知军之人。”

  王师范拱拱手,“臣与诸位参军以为,欲破梁贼之势,在先取淮南,一者淮南士民心不在梁,二者王景仁、陈璋水军对我鄂岳、江南威胁极大,不可令其成长起来,三者李神福、朱瑾、李承嗣在淮南声望极大,攻取淮南事半功倍。”

  李晔点点头。

  “是以,我军欲攻取淮南,必大力组建水军,置办战船,仍是李筠将军牵制汝、许,高行周将军牵制蔡州,朱瑾出光州攻寿州,刘知俊出舒州,攻庐州,吸引梁军主力,然后李神福领水军顺江而下,配合周云翼、米志成合攻扬州!”

  李晔望着淮南地图深思,李巨川道:“李筠、高行周皆为佯攻,朱瑾、刘知俊、李神福才是杀招,任何一路建功,梁贼淮南不保?”

  “正是如此,淮南不保,我军水军便可占据淮河,以水军之力进取徐泗之地,李筠、高行周变佯攻为真攻,陛下大军出崤函,直取洛阳,恢复东都……”

  王师范话还没说完,李晔长叹一声,“好一场倾国大战!”

  倾国大战,当用倾国之力,只是短期内,大唐怕是拿不住这么多粮草。

  李晔忽然想起了什么,又拿过王师范的奏表,一眼落在“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之上。

  越看越觉得熟悉。

  这不是王朴的平边策吗?

  “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但以轻兵挠之。”

  李晔至今还记得平边策中的几句经典名言。

  后世把此文与《隆中对》并列,号称五代第一雄文,话说王朴晚死几年,赵大还不一定能扑腾起来。

  赵大自己都说过,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

  虽然大唐与汴梁的形势不同于历史上后周与后唐。

  但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平边策中的策略拿来用一点都不过时,唐军与梁军沿洛阳、汝、蔡、颍、寿、庐、和、扬对峙。

  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

  梁军已成疲军,大唐在国力上隐隐超过了汴梁,还有河套、山丹、青海的战马供应,轻兵挠之之策完全可行!

  就算汴梁实力强大,这么挠下去,朱温也扛不住啊。

  刚好驻守光州的朱瑾以骑兵见长,驻守宣州的周云翼也是擅长轻骑,再配合李神福的水军,想怎么挠就怎么挠!

  而且此举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必大举,不用大举耗费国力。

  唐军避实击虚,有利则进,劫掠粮草、百姓,无利则换个地方再来一遍。

  进攻者因为主动,所以优势要大一些。

  当下,李晔把脑中记得的平边策结合时下局势,说了一遍。

  李巨川“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真乃天降神人!”

  李巨川这么吹嘘,王师范也不能落在人后,一把撕烂案几上奏表,“陛下天纵之才,胜臣百倍千倍,古今奇谋,无出陛下此策!”

  李晔倒是满脸火烫,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无耻的抄袭者,不过这马屁还是让人心花怒放的。

  “哈哈……”李晔尴尬的笑起来。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