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章 静安寺中寻线索,半有收获,童白松无意泄露局中局_谍海风云之多面特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赤乌碑

  方城慢慢地回到卧室,听着秋月枫关了院门,她喜欢吃上海的混沌,特别是渔阳弄巷子出去右转五十多米处的佘家混沌,老母鸡熬制的鸡汤盛上新鲜的馄饨,再撒上一些紫菜和海米儿,那味道堪称一绝。

  佘家馄饨生意很好,这个点过去,肯定是要排队的,秋月枫至少需要半个时辰才能回来。方城关上了卧室门,又将那本《永乐大典》拿了出来。

  金圣叹根本就没有在上面做什么批语,那些字迹一定是言四海的。方城如此判断绝非直觉,如果单从字体、语气来说,一般人真的无法判断,毕竟在书的最末一页还盖有金圣叹的藏书印。

  只有一个细节,既那么明显,又那么的微小。

  方城注意到金圣叹批注这本《永乐大典》用的墨是红色,极有可能是朱砂。顺治时期的金圣叹,借他十个胆子,也是不敢使用朱砂的。

  言四海用朱砂借用金圣叹的名头隐晦地在向得到此书的人警示,这些红色的字里面一定含有重要的信息。

  方城翻了翻,只有三处批注,而且都是极短的三句诗,第一句是在第三页,写着一句:精卫衔石欲填海,蚍蜉撼树诚可笑。

  第七页写的是:赤乌碑旁僧人舍,托孤孔明永安宫。

  第九页写的是:遥问迷途不知路,牛角挂书杏花村。

  这几句不雅不俗的诗确有金圣叹的“打油诗”风格,方城却觉得这里面一定暗藏有玄机,第一句的精卫就不说了,一定指的是汪精卫,汪兆铭;赤乌碑,方城也是清楚的,这是上海静安寺一景,据说此碑早在三国时期由孙权所立,难道言四海是指的静安寺?

  方城左想右想,决定还是去静安寺走走,这是言四海唯一留下的东西,说不定到了静安寺会有所发现。

  方城把书仔细包裹好,再次藏在衣柜背后,拿上公文包走了出去。

  秋月枫还没有回来,估计今天吃佘家馄饨的人很多,方城没有在意,径直出了渔阳弄胡同,在街上叫了一辆人力车,直奔静安寺而去。

  只是一座既古朴又破旧的寺庙,但是在上海人眼里却异常神圣,来往香客很多,方城慢慢地走进寺庙敞开的红木大门,前面就是大雄宝殿,从大殿侧面的一条小径走去,就是久负盛名的赤乌碑,这所有并不高大的石碑一直立在那里,足有一千多年,青石早已被岁月侵蚀得留下坑磕斑驳,碑上的字大多已经磨灭不见。

  从赤乌碑穿过一片梅林,是几排低矮的僧室,这里是静安寺和尚们的起居住处,方城慢慢地走过去,僧舍很破旧,却很干净,整个僧舍隐于梅林之中,既安详又神秘。

  方城不由肃然,虽然自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是无神论者,但是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点。

  可能僧人们都去上早课去了,很少看到僧人的活动,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