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4章 夫妻双双把家还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沿着黑龙江而下的轮船前往山东的老家。

  在东北这里的移民大都是来自山东地区。山东那里本就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同时连年的战乱对山东的破坏也非常的大,百姓流离失所,移民得意愿最为强烈。

  栓柱的媳妇儿比他后来农场。这是黑龙行省为了解决年轻男性移民的婚配问题,后来才从各个地方招募的适龄女子。

  为了让这些女子来到农场安家,各个农场也是付出代价的。

  普通的老百姓将闺女养大都是希望闺女能够够给家里赚点彩礼钱。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女儿的彩礼钱就是家中男丁的老婆本儿。

  刘栓柱的媳妇儿叫赵春花,两人的名字就比较般配。赵春花能够来到农场工作,他的家人能够一次性地得到15华元的预支工资。

  这个钱当然是农场来出,不给过赵春花来到农场后要从工资中将这笔钱慢慢还掉。老百姓才不管闺女去了要干活,只要能够拿到现钱就好。

  离开农场准备回老家之前,栓柱特意在场部给媳妇儿扯了一块红色的碎花斜纹棉布以及二斤当季的新棉花。

  春花做了一身新衣服。但是衣服做好了之后,春花却不愿意穿。

  “你咋不穿哩?”栓柱搞不明白媳妇儿的意思。

  “栓柱啊,家里的娘亲还有弟妹们能够穿上新衣服吗?”春花问道。

  “当然是不能哩。”这样的棉袄能够有件旧的就已经很好了,哪里还能奢望新衣服呢。

  栓柱还记得小的时候,冬天里,几个兄弟姐妹只能天天挤在炕上。

  要想出去方便一下都要轮流穿同一条棉裤。

  虽然现在都在复兴军的治下了,但是家中的改观应该没有那么大吧。他们的村子就那么多地。在农场这里,他一个人耕种的土地都要撵上他们一个村子的了。

  而且这里的土地比他们的村子的土地要肥沃的多了。守着那么点地村子的人要想致富还是很难的。

  栓柱是农场的种田能手自然是对土地了解的很深。

  “那咋办哩,春花?”栓柱是一个木讷的汉子,平时都是靠自己的媳妇儿拿主意。

  “我看咱们这次回去其他东西都可以少带点,就给家里的人每人做一身棉衣吧。”春花说道。她这次也是第一次去公婆家中,不管公婆家中如何。她都想给公婆一个好印象。

  况且结婚已经几个月了,自己还没有怀上娃子,春花的心中也有些过意不去。

  “那可是要花老多钱呢,春花!”栓柱才在农场做了一年,手中继续本就不多。

  “栓柱,咱俩都是农场的职工,咱们吃住又不要花钱。你留着那些钱干啥,况且咱们这是第一次回老家,你不想让家里头的人看看你在农场过的好一些嘛。”

  “再说,咱们农场的就产棉花,这里的棉花肯定要便宜一些,咱们就用农场发的工票去场部买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