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 积极备战_穿越187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特斯拉、马克沁、戴小侯等人果然是工程方面的天才,他们结合李经述的设想,很快就研制出了坦克,这种坦克全履带装甲,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不过坦克有点重,达到惊人的18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装有主火炮,利用汽车动机,功率90千瓦,最大时速只有5千米,越壕2米,只能通过半米高的障碍物。李经述很高兴命名其为“龙型”坦克。

  不过,这“龙型”坦克也很有中国特色,戴小侯吸收了明朝戚继光设计制造的“偏厢车”的优点。戚继光设计的偏厢车,可以称之为明朝的坦克,就功能来说,有点像现代坦克的“鼻祖”,有四个轮子的大轮车,一边装有很高很厚的挡板,在必要时候,可以用来阻挡敌人的弓箭射击,若干辆偏厢车,互相连接在一起,能够构成一道相对坚固的屏障,一般的弓箭,肯定是无法穿透的。木头挡板上,有射击孔,站在挡板后面的火枪手,可以对外开枪射击。戴小侯设计的坦克也借鉴了这种设计,分“雄性”和“雌性”两种,坦克乘员8人,“雄性”坦克装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四挺“马克沁”机枪,“雌性”坦克1门57毫米火炮和5挺机枪,使得坦克可携带穿甲弹、破甲弹、榴弹等。

  除了研发坦克,李经述积极备战,还改建了中国的炮兵部队。那天,晴空万里,北京的空气十分干燥。李经述叫来陆军总长段祺瑞,表示中国将要建一个正军级的炮兵部队,还要在保定成立炮兵学院,而且,李经述打算用自己所学的最先进炮兵理论和方法,训练和武装他们,要建炮兵旅、炮兵师,要加大预备炮兵的比例。

  当时各国对炮兵的重视还不够,各国的炮兵主要是建设炮兵连,由6到8门野战炮组成的炮连,这是传统上认为这是最大的炮兵战术单位,开始与其他的炮连组成更大的战术单位。不管是在法国被称为炮兵群,还是在德国被称为炮兵师,这些由2、3、4个炮连组成的单位不享有“**番号”,甚至连**的数字番号都没有,直接用上级的步兵单位番号为自己的番号。

  李经述认为,应该向德国炮兵学习。因为德国很重视炮兵,是最早开始尝试将炮兵单位从“连”扩大到“营”的国家,他们曾将两个营组成一个团,然后将两个团组成一个旅,并且以炮兵旅作为一个步兵军的建制单位。从部队人事的角度,德军的做法提供了资深炮兵军官更多、更高的职务;而从战术的角度来看,现在军长不仅可以指派一个军官去指挥所有的火炮,更可以将手上两个炮兵团直接配属给步兵师以提供火力支援。

  那天李

  请收藏:https://m.bqg85.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